5月16日是国民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登记截止日,最后关头,国民党内只有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和前卫生署长杨志良领表。党内稍有实力的朱立伦、郝龙斌一再明确表示不会“参选”,5月15日,被国民党内寄予厚望的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在立法院临时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或许是个人过去的努力不够,无法让大家充分相信足以承担大任。“难以满足各方的期待,金平在此除了感激,也要郑重表示歉意。”语毕,他深深一鞠躬,向支持者致歉。
国民党内各位大佬或许都在盘算,2016年选举赢的机会肯定不大,因而不愿站出来挑战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反而是蔡英文赢了未来才有机会,由于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届时海峡两岸商谈势必停摆,蔡英文政绩可能会比马英九更糟,四年任期届末时民怨将会更为深重。那时,才是国民党各位大佬出来“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最佳时机。
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后,最大的挑战是要重塑国民党的核心价值。近年来,随着岛内政治生态的逐渐畸形化,许多国民党人士已经忘记了孙中山当年“和平、奋斗、救中国”的临终遗训,未来朱立伦是要带领国民党重新建构国民党的核心价值,真正为“救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如今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难题——“党政分离”甚至是“三权分立”的尴尬局面,也就是党务由朱立伦主导,政务由马英九执掌,而“立法院”依然牢牢地掌握在王金平手中。朱立伦、马英九和王金平这“三架马车”是相向而行还是各奔东西,无疑将影响国民党的现在和将来。
国民党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政党,在执政竞选、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近年来逐渐显现出与民众期待脱节的迹象。参选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抛出了改变财富不均、解决高房价、处理食安风暴等口号,这些议题是台湾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但从行政上来讲,朱立伦仅仅只是一个新北市市长,手中并没有掌握全台湾的行政资源,因而这些口号往往说易行难,何时转化为具体实践,何时让民众“有感”,仍有太多未定之数。
公开挑战蔡英文的洪秀柱提出了四条道路:第一是和平之路,两岸关系对台湾内部影响很大,只有和平才会让老百姓安心,要让台湾走和平之路;第二是开放之路,台湾开放才会有发展的机会;第三是均富之路,因为均富,才会有社会分配、社会福利的正义;最后是道德之路,有道德才有是非,我们常说文化道统,道德没有了,是非就没有了,价值观就混淆了。这四条道路,台湾有多少选民认同,洪秀柱恐怕也不清楚。
年前号称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方选举”,全台22县市,国民党输到仅剩6县市执政,这个结果与2005年县市长选举时民进党大败相似,接着,民进党就输掉2008年总统选举,国民党看来正走民进党的老路,全台逾70%人口由民进党治理,这样的结局与国民党丢失中央政权几乎没什么两样。
地方选举国民党大败,败到有亡党之虞。台湾选民到底想通过选票传递什么信息,也值得海峡两岸共同反思。表面上看,国民党施政无力民怨沸腾,被在野的民进党所打败,而实际上,国民党选举大败,是败给了台湾年轻一代,也意味着国民党失去了未来。台湾整体的衰败、台湾年轻人对权贵富豪阶层的怨懑等等,促使一大批参加并支持“太阳花运动”的“首投族”把大量选票投给了民进党或无党籍候选人。
年前九合一选举,也是台湾平民与权贵的一场对决,台湾民众越来越厌恶权贵、抗拒权贵并最终用选票抛弃了权贵!看看连战的儿子连胜文(台北市长候选人)、吴伯雄的儿子吴志扬(桃园市长候选人),举凡有太子党和权贵背景者,统统铩羽而归……论个人素质、年龄、学历、才华、政绩、口碑诸单元要素,连胜文(44岁,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未必不如柯文哲医生(55岁,台大医学博士),吴志扬(45岁,哈佛法学硕士)未必不如郑文灿(47岁,台大社会学硕士),可以说,连、吴不是败于他们自身,而是败于他们的权贵出身。
台北市民对连胜文的权贵出身表示怀疑,并不是怀疑他的治理能力不如柯文哲,也不是仇富,而是怀疑他的施政会继续向财团富豪倾斜,并加剧台北市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台北市已经经历过一个权贵市长了(郝龙斌市长是郝柏村之子),在他的主政下,台北经济停滞,贫富差距扩大,市民不愿意再看到第二个权贵市长。
而外科医生柯文哲喊出的口号偏偏就是:对抗权贵!这四个字抓住并征服了年轻选民抑或泛蓝选民。而连胜文依然是老套路:我是深蓝柯是墨绿!我擅长搞经济而柯不行!连胜文的选战打法完全脱离了民情民意,只能说明他高高在上并不了解底层民众的真实想法。
统独问题在市长选举中从来都是假命题。至于是经济高手又怎样?连胜文首先是权贵,是为财团富豪谋利益,与民众有什么关系?这些年来台湾人民对“无感经济”(感受不到经济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提高)深恶痛绝,官方政绩再洋洋洒洒再辉煌一时,民众毫无感觉!民众最不满经济发展的成果长期及过多地向财团富豪倾斜,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人民所得太少太可怜,底层民众愈来愈感受到不公平利益被掠夺!民强烈要求公平正义、要求“有感经济”,使经济发展的每一项成果都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享受到。
这意味着,台湾社会和民意基础已发生重大变化,打经济牌、经济至上和经济优先、金钱挂帅等理念正在被推翻,GDP经济、富豪经济和效率至上经济、无感经济被民生经济、百姓经济和公平至上经济、有感经济所取代,市民希望重新回到历史的舞台,用选票宣告:权贵经济,不管世界第几,宁可不要!一旦市民觉醒,权贵只能走人!
至于台湾的年轻人,更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里,他们看到富家子弟挥霍无度,在上流社会呼风唤雨,或看到对岸那些充满彷徨懦弱的的年轻人,同样沮丧万分!于是,反中与反权贵两种力量纠结在一起,就变成了打败国民党的新生力量。
年前台湾地方选举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她完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历史性任务,成功带领民进党走出陈水扁执政遗留的阴影。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民意支持为民进党赢得了更大的政治资本,导致国民党未选先输斗志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