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落后地区农村一个乡镇办一个国营农场


   提倡落后地区农村一个乡镇办一个国营农场
             
                      
 
内容提要:中国农村发展,必须要积极推进农村的规模化和合作化。如何推进,应从各地实际情况从发,选择多元化的形式和路子。从落后地区农村实际看,由于农户普遍经营规模小,自身缺乏进一步扩展农业经营规模的有效经济基础,应在现有乡镇基础上,积极发展国营农场。提倡一个乡镇办一个国营农场。
 
    关键词: 落后地区  农村  国营农场
 
    作者简介:宋圭武,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从长远看,中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规模化和合作化,要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形式。如何实现规模化和合作化,笔者认为,全国各地应从具体实际情况从发,走多元化的路子。从落后地区农村实际看,由于农户普遍经营规模小,自身缺乏进一步扩展农业经营规模的有效经济基础,不妨以乡镇为依托,积极发展国营农场。提倡一个乡镇办一个国营农场。
落后地区以乡镇为依托发展国营农场的好处是:一是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国营农场,可以有效利用小农户不能利用的一些闲散土地。在一些落后地区农村,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如一些盐碱地和荒沙地,对这些土地,若进行一番改造,也是可以利用的。但小农户对其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又不足,建设国营农场,就可以利用国营农场的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二是有利于推动农村综合发展。通过国有农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改革。目前落后地区一些乡镇,成了解决就业的最后出口,常年累月积累,结果导致乡镇人员大大多余,财政负担沉重,人浮于事,办国营农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乡镇人员,同时,农场经营收入可以补贴乡镇财政,可有效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另外,也为未来中国乡镇改革探索有效途径。
    落后农村地区如何以乡镇为依托发展国营农场,需要采取综合对策。
政府要做好规划和论证。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包括经济专家以及农业技术专家,要进行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做到统一规划,做到科学有序建设。这里主要包括国营农场地址的选取、产业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市场销售等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上马,搞大跃进。规划论证后,政府要统一投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为此,建议国务院专门设落后地区农村国营农场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落后地区农村国营农场建设和发展。
第二,国营农场具体由乡镇进行管理和经营。收入也由乡镇完全支派。同时,国家减少对乡镇的财政拨款。另外,也要规范国营农场管理。现在有些同志一听国营农场,就想到腐败,想到大锅饭,想到没有效率,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包”或“分”字。确实,一些国营农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不一定非要“包”或“分”,因为“分”或“包”也让农场丧失了规模优势和分工优势,可以考虑更多从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着手。国营农场应建立更加科学和民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另外,合作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若建立在等级的基础上,合作也是伪合作,并不能真正体现合作的优势。
    第三,国营农场职工来源除了新招募大学生外,一些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员及原有乡镇部分人员,可就地转移到国营农场就业以后在国营农场就业的大学生,就是职业农民,待遇同国家正式职工应一样同时,也鼓励进城农民工回国营农场工作。农民工到国营农场工作,身份可就地转变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国家职工待遇。同时,让进城农民工返乡到国营农场工作,也可有效缓解我国城市人口压力,防止伪城镇化。
    第建设国营农场需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集中。问题是如何集中土地?可考虑如下途径:一是先考虑集中撂荒地。政府要出面与这些有撂荒地的农户进行谈判,可以通过入股或长期承包的方式转移到国营农场。必要时,也可采取强制措施,因为有个别农户可能会产生要挟行为,这在农村中也是经常有的事。同时,国家应制统一的《土地流转法》来规范土地流转,要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农民吃亏。二是考虑集中主要靠留守老人及儿童耕种的土地。对于留守老人,有些还能干动农活的,可留在农场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农场给予一定工资补助;有些已经干不动活的老人,可归养老院。对于留守儿童,可考虑政府统一集中管理,比如可考虑在乡镇设立一个留守儿童部,专门管理留守儿童有关事务,包括上学等,其经费由在外打工的父母承担一部分,一部分乡镇给予补贴。
    第国营农场的产业应以现代农业为主。现在一些农村乡镇,为了推进农村发展,过度强调发展工业企业,这实际是有问题的。如何发展,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国家整体看,尤其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乡镇一级,应主要发展现代农业为好。一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中国耕地资源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0%如果将大豆纳入粮食范畴,2012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面对未来的粮食供需压力,中国需要持续敲响粮食安全的警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放松。二是乡镇一级发展工业企业,技术往往落后,污染也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也对城市工业健康发展不利。三是说农业是弱势产业,是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而现代农业并非是弱势产业现代农业同样可以是高收益,在有些情况下,甚至要比一些工业企业的效益好,现实中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四是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从长远看,农村以现代农业为主,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这样也就在经济结构上实现了城乡互补的总体格局。
    第国家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制。建设国营农场,如何有效规避农业风险,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技术改进风险等。传统小农户,对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是采取兼业化、多元化来回避。对于技术改进风险,小农户规避的方式是谨慎使用一般小农户倾向于更多采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对小农户推广技术,更多需要国家来示范和引导,若榜样的效果好,推广就很容易。小农户的上述经营方式或风险回避方式虽然有利于损失最小化,但不利于收益最大化。国营农场和小农户相比,虽然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比如生产效率更高,资金更雄厚等,但面临的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这就跟一个人一样,虽然你的身体更强壮了,但你需要面对更大风险的环境。国营农场风险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其一,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其市场风险也会增大。经济学有一个原理,收益往往与风险成正比例。分工和专业化以及规模化,主要对提高生产效率有好处,在回避市场风险方面体现并不多。其二,对于国营农场而言,自然灾害风险与农户是持平的,因为自然因素不是制度变革所能决定的。其三,国营农场与农户一样,同样存在技术改进风险。由于国营农场总体风险增大,就需要国家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来规避。如何完善,笔者建议应尽可能实现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以前我们讲一体化,主要是注重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内的一体化,包括农业生产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一体化,没有和最终消费领域连接起来。由于没有和最终消费领域连接起来,市场风险就并没有得到有效消除。如今要真正减少或有效回避国营农场风险,就需要和最终消费领域连接起来。如何连接,实现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如何一体化,笔者建议实现三固定。一固定,就是国营农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尽可能固定化,不要轻易变来变去。二固定,就是销售渠道要基本固定这也有利于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泛滥。三固定,就是谁消费,要大部分固定。比如,甲农场的产品,可固定供应A、B、C三个单位。实现三固定最终对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利。
,国家对落后地区国有农场的调控和管理要更多注重其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应更多从保护环境,农村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高产优质等方面来考核国有农场管理者的业绩,而不是一味重视经济利润。对社会效益有突出贡献,同时经济效益也不错的国营农场管理者,要考虑优先提拔或重用。
第八,在建设落后地区国营农场的同时,国家也要大力推进落后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一些小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要进行整合和规范,该撤销的要撤销,该合并的要合并,要保证为农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总之,落后地区以乡镇为依托办国营农场,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笔者提出的上述思路,可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另外,国家可在落后地区乡镇办国营农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全国乡镇改革的下一步出路。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编:73007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