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仅改变了旅游服务的生产方式,还将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它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日程来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日程。传统的旅游企业雇佣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被配置到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内,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劳动并获得报酬。在旅游共享经济模式下,“员工”不属于哪一家旅游企业,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规定工作内容的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可变,属于非常规就业人员。新一代劳动者注重平衡工作和生活,强调工作的乐趣、挑战感和富于变化,据此而言,这种就业形式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据Airbnb 2012年公布的数据,美国旧金山的房主用共享方式平均每年出租 58 天,就可获利9300 美元。
早在20世纪末,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Wolf Jensen)在《梦想社会:第五种社会形态》预言“工作场所可以无时无处不在,我们将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联络”、“把工作融入生活中”、“工作生活之间毫无嫌隙”。这一预言将在共享经济中变为现实。对于共享经济中的这些从业人员,有人将其称为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者、非正式就业者,不如将其称为自主型弹性就业者更为恰当。在这种就业方式变革的背景中,孕育着丰富的创业机会。正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所言,参与共享经济的个体正逐渐成为小微企业家。这种创业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就像Airbnb创始人宣称的那样:“只要有了互联网和空余房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旅店老板”。旅游共享经济将助推大众创业战略的实施,草根创业将成为旅游地的重要现象。
此外,在不久的将来,出于控制员工财务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考虑,旅游企业中的部分岗位将会倾向于雇佣这类更加灵活的就业者,而不是全职常规型就业人员。这会引发人们对于旅游领域自主型弹性就业者劳动保障的担忧,也会给旅游人力源管理带来冲击。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考虑共享经济的要求,不断创新管理观念、手段和方法。以导游讲解人员为例,在共享经济场景中,通过认证的旅游地居民可以兼职从事陪同和讲解服务。通过共享平台,游客可以了解这类导游服务人员的相关信息、浏览游客的评分和评语,进行在线交流,并预约其服务。(来源:李庆雷,杨亚南.共享经济理念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16-3-21(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