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羿:万物互联与生命互联 --《管理救赎:超文化企业缔造》节选20


  

       历史并未终结于福山所谓的现代民主,万联网正在缔造一个超越现代民主的有机互联的世界。这是一个科技倒逼哲学与管理革命的时代,在科技巨浪颠覆世界的同时,一场后现代世界观革命必然深远地影响未来。


哲学终结,但世界并未绝望

如果没有世界观的重塑,科技革命的野马很可能把人类带向灭亡之路。哲学终结的世界要避免绝望,不在于科技革命所产生的新宗教,而在于人面对宇宙时所应有的谦卑姿态。

但显然,在科技宗教的狂潮中,人们已经忘乎所以。在现代世界观的荒原上,我们不该只是执着于面向未来的盲目狂奔,而应该停下来,回到内心,回到老子式的宁静和圣经中的倒空状态。

这绝不是放弃创新,而是要让创新走在理性的轨道上。如果不彻底颠覆现代世界观,人类将毁于无度的技术创新。而后现代世界观意味着,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有哲学与文化的创新。


从万物互联到生命互联

      万物互联的结果是生命互联,而生命互联之后,如果缺少新的世界观、方法论、信仰和价值标准,这种互联将带来无法控制的灾难。这也许正是凯文·凯利《失控》一书的本义,《失控》的原意是“摆脱控制,只有摆脱控制,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虽然未来的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人人互联与互信的基础,但文化差异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仍然无法弥合。在此背景下,就需要采取超文化的姿态,首先搁置文化与宗教差异,寻求相互之间的人性同构成分。互联网平台化、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浪潮,都在进一步突破国家、文化、信仰之间的屏障,将全人类连接在一起。从万物互联到生命互联,将带来真正的后现代管理革命。 


万联网与人类的未来

工业时代靠契约,互联网时代靠信任。但互联网时代的信任,如果仅仅是支付宝、或未来的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任,那么这种信任就太脆弱了。

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当然不能解决一切,互联网的使命仅仅是连接,它将人连接起来,而接下来的重点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性与人性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互联网在本质上不能产生新的人性,也不能改变人性。如果缺少世界观与文化的重塑,互联网反而有可能助长人性之恶的泛滥。

一个万联网所构成的未来世界,当人与人的连接更加便捷和无处不在时候,人性与人性的连接就更加重要。要避免未来的万联世界进入失控状态,就必须建立新的哲学。如果以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现代哲学匹配万联世界,其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一个失控的世界,将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我们对未来的万联世界并不悲观,但这要基于整个世界的努力。其核心就是建立新的世界观,新的科技秩序与道德秩序。

 


 

作者简介

 

 

张羿,后现代管理开创者,著名管理学家,企业家。现为上海信约管理创新咨询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兼后现代管理专委会秘书长;曾受邀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在职研究生班和政商精英班导师;曾任《商界评论》、《管理学家》、《中国新时代》等媒体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

著有《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2004年)、《中国式管理批判》(2007年),系后现代管理开创者和中国式管理批判代表。多次应邀在世界顶级管理论坛、著名大学管理学院等发表后现代管理主题演讲,均引起强烈反响。著作被多所高校列为博士研究生重要参考文献,为众多管理学专业论文所引用;并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企业家》、《经理人》、新浪财经等报道或转载。

曾在中国管理传播网与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展开大辩论,引起强烈反响。曾在博客中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展开后现代商业精神大辩论,引起强烈反响。曾因《万科与世界级企业的真正差距》一文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转载引发强烈反响,该文在十年前就指出万科治理结构的隐患,间接预警了“宝万之争”。

2004年7月,应邀出席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发表《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主题学术报告,引起国际管理界强烈关注。《管理救赎:超文化企业缔造》系张羿第三部划时代管理学力作。

张羿历经二十年企业实践,具有从记者到经理人到创业者的丰富从业过程,同时身兼思想家、管理学家和艺术批评家等多重学术背景。其管理学著作视野开阔,思想独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具有世界级高度的中国管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