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


          自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 隋朝开始 ,到公元960年北宋政权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五代时期。其中,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汉之后,又一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科学文化等等都有其鲜明的特色。

   一、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概况
  (一)隋唐两代政治概况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分裂割据状况,开创了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着手于政治改革。在官制方面,确立了三省六部的制度。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和内史省。尚书省是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门门下省是审议机关,内史省是决策机关。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工部,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同时,对地方机构实行精简,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裁并了冗官,节省了开支。在军事方面,发展了西魏和北周以来的府兵制,并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相结合,做到兵农合一,寓兵于农,既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又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在远拔官吏方面,废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经过以上政治措施,增强了武备力量,排除了士族势力,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杨广杀父自立后,走的是另一条路。他肆意挥霍资财,残酷地摧残民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不断征代。由于劳民过度,终于激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由此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隋末群雄割据时,起兵攻占了长安,得到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建立了唐朝,是为唐高祖。唐军在李渊之子李世民的率领下,经过几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武德六年,统一了全国。武德九年,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常以隋亡为鉴,励精图治,改进并发展了隋朝的各项制度,使其更加完备、周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唐王朝封建统治。唐朝前期,即从开国到“安史之乱”爆发,由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国势强盛,疆域扩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大盛世,唐王朝的繁荣昌盛达到了顶点,形成了强大的唐帝国。“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加剧,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唐末,宦官专权,统治集团更加腐朽没落,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唐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