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核心智慧即“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
明心者,清明自己的本心;見性者,凸顯自己的本性。
本心、本性,即是佛性。
本心、本性源於哪里?
孟子從人高於動物之生物本性提出人性本善的人性本善論,本善即是善端(人心感通)。這種善端有四個層面,又稱“四端”。
四端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大意即是,人應該有同情心,這是施行仁的開始;人應該有羞恥心,這是施行義的開始;人還要有推辭謙讓的心,這是施行禮的開始;人還要有明辨是非的心,這是施行智的開始。
孟子的四端學說,來源於孟子與弟子告子的對話,最後得出仁義禮智的萌芽就是起源於這四種人類通有的情感,被稱為四端,這個學說是孟子思想很重要的內容。
中國哲學認為,人生而有此四端,此四端就是本心、本性、佛性。
合符這四端的就是正念,智慧;反之就是妄念,是煩惱。
通過學習和修行,讓我們的本性的四端展現在生活中,成為我們生命情感舒展的自然規範,這就是成佛,成就我們達成智慧的覺悟。
2021年3月7日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