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海民

谁说大蒜涨价蒜农没得好处?
偶而看到新华社山东频道6月3日一则报道:“山东金乡大蒜减产价升 蒜农观望”。大蒜涨价带来的影响是:“由于前期蒜价高企,今年鲜大蒜收购价从上市初期的每斤2元,攀升到现在的每斤2.5元左右。相比去年,今年的鲜大蒜价格比去年的每斤0.2元高出10倍之多,蒜农一亩地收入可近万元。”此前,当我和同事、朋友聊起国家某部委打击炒大蒜、炒绿豆一事,他们都说农产品涨价的好处都被奸商拿去了,农民是得不到好处的。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农民不是傻瓜,现在也不是过去信息封闭时代,任何商品价格的跌涨或快或慢都会向上下游传递,而且现在传递比过去快得多。
价格过高有可能...
对“绿豆罚款”申请复议甚至诉讼很有必要
东北绿豆经销企业对因涉嫌“捏造信息,串通涨价”受到物价部门百万罚款不服,拟提出行政复议。我认为这十分必要。如果行政复议得不到公平结论,我建议走行政诉讼。从媒体披露信息看,该案至今仍有一些令人疑惑之处。比如那家企业出具的调研报告是在对东北绿豆产地调研基础上撰写的,目前当地政府的统计数据也证明那些结论是比较可靠的甚至实际减产幅度比报告上说的还高,而处罚意见认定报告“捏造事实”的依据是《粮食年鉴》上载明的减产幅度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这两个“减产幅度”的口径是不同的,究竟两个数字哪个真哪个假或者都真都假,恐怕要有进一步的证...
比起大蒜,绿豆真的不贵;比起城里人,蒜农......
一斤大蒜6~7元,贵吗?比起昨天我在家乐福看到的绿豆价格大概也是这个水平,确实有点贵了。因为根据媒体报道,一亩大蒜产量大约在700-1500公斤之间,而比较好的绿豆品种在集中产地每亩也就100-150公斤。虽然大蒜需要冷库储藏(还不知道根据某委的标准这算不算“囤积居奇”、“只进不售”或“多进少售”),但是按上面数字算每亩地毛收入差10倍,扣除冷藏成本后至少仍差几倍。也就是说,跟大蒜比起来,绿豆别说14-15元/公斤,即使卖到20—30元/公斤,收益也没法跟大蒜比。据报道东北绿豆产地的农民也不十分愿意种绿豆...
“产能过剩”帽子把钢铁行业害苦了
(图片来自世界钢铁协会WSA网站,为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全球炼钢产能的利用率,可以看出无论在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月份还是在全球钢铁业基本复苏之后,平均产能利用率均未达到90%。)
自打九十年代末中国年产1亿多吨钢就赶上东南亚金融危机闹得全行业亏损起,中国钢铁工业就像孙猴子戴上了紧箍咒,直到现在粗钢产能已超过7亿吨,实际产钢6亿吨,“产能过剩”这顶帽子就从来没有被摘下来过。回顾这十年多来的历史,这顶帽子加上相应的压缩产能的政策不但没有给钢铁行业带来健康发展的结果,反而尝到了产业结构逆向调整的苦果。也就是:对产能过剩的误解+对钢需求的低估+难以严格执行的投...
像换煤气罐那样更换电动车电瓶
电动车好是好,就是充电太麻烦。即便不是每天,也要每两三天把电瓶拆下来拎到家里去充电。别看它没多重,从停车棚拎到家尤其是对家住没有电梯楼房的人,也是一件苦差事。对买不起汽车只能骑电动自行车的,拎着就拎着吧,反正没别的办法。可是汽车电动化就不同了。王维成先生说的电动大巴、中巴还好,有它们自己可以充电的停车场,可是家用轿车能停在正规停车场虽然目前没有但今后能配备电源的恐怕只占一小部分,很多私家车停车打游击靠马路停车场过夜是不争的事实。让这些车主每天抱着电瓶上楼下楼,恐怕不现实。而且,私家车主晚上回家刚好把一瓶电用完,恐怕是偶然的事。比如还剩三分之一电,不充不够次日使用,充吧就浪费了电池寿命(电...
科学发展观—只是说说而已?
什么游资、炒作、哄抬物价、暴利......,乍一看,以为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大蒜1毛钱1斤逼得农民喝药时不知这些官员干什么去了。还说大蒜涨价的钱都让商人赚去了,蒜农没有得到好处,从山东金乡的事实看这种说法纯属拍脑袋。难道把蒜价打压下去农民就得到实惠了?收购/批发/零售之间的价差多大算是哄抬物价?哪部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是多少?什么叫囤积居奇?新蒜放冷库就叫囤积居奇?那苹果呢?鸡蛋呢?有人说,2004年以后我国市场化改革明显倒退了,我看此言不虚。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主管部门的官员不仅理论水平极低,还长了个计划经济脑瓜。
开征机动车环境税没有必要
现在已经有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和燃油税(消费税),没有必要再征收所谓机动车环境税。环境税的任何征收方式的合理性和效果都不可能超过燃油税。有人说应按排量征收环境税,那么,如果一次性征收,现在已经有了一次性征收的车辆购置税,把它提高一点并且按排量设置不同征收率就可以了;如果打算每年都征收,现在已经有了按年征收的车船使用税,把它提高一些并且按排量有区别就可以了。但是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区分车辆使用情况,同样排量的车,每天都开与几天才用一次的燃油与污染大不相同,征收同样的环境税显然不合理;再说双动力车怎么说?因此,要减少污染,把购置税、车船使用税按排量提高一些不是不可以,但最重要的是鼓励人们有了车少...
邓玉娇案凶多吉少
荆楚网登出来的一组文章,几乎众口一词认为邓女不属于正当防卫,有一位居然把“先受糟蹋然后寻求法律援助”作为邓女动刀的可替代选择之一。可以看出,明显是官方“组织”的这些文章基本上对邓案定调了:不是故意杀人罪,但也不是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