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晓峰

管理学博士。“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主编。
腾讯腾云智库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发起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导师。
拥有资深咨询、培训、顾问经验,擅长战略、互联网+转型、共享经济、智力资本与创新管理、产业互联网与数字生态、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的融合服务。曾服务腾讯、滴滴、小米、蚂蚁金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等多家机构,担任多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顾问。

代表作:

1、《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主编(2015,与腾讯马化腾合作),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度好书"
2、《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主编(2016,与滴滴出行程维、柳青合作),荣获“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Top50
3、《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2016)》(项目统筹、主笔。与蚂蚁金服合作发布)
4、《关键: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一书著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出版

孱弱的治理结构--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四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和“出资人缺位”使国有企业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不能再陷入“外行的管理、粗放的配置、沉溺于规模、注重于短期”的怪圈。要从法理基础、商业逻辑的本义,还原委托、出资、经营、管理各方主体。市场化、法制化的一小步,才能有央企面对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步

多年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和“出资人缺位”使国有企业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国有...

Read more

国资委与央企治理--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三


    在当前央企的治理中,国资委据有无可争辩的控制权。央企控制力不匹配的根源存在制度与治理上的痼疾,国资委的短长自有公论。《国有资产法》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国有资产监管条例》的使命基本完成,亟待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性羁绊,打破权利掣肘和利益割据

国资委的达摩五指

几年来,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紧紧围绕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取得斐然的政绩,国企整体素质与实力明显提升:2006年底与2003年底相比,...

Read more

央企十问(二)--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二


自主创新,地位是否相称?

技术与创新是价值的关键驱动要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就是市场,就是利润,就是核心竞争力。

但是,两个数据不能不令我们震撼。一个来自于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另一个来自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创新的转化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三。

我国总体上企业创新力不足、创新投入不够、创新氛围不浓厚、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名品牌,是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企业未曾顾及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国内企业的现状,而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在不断加大。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仅4...

Read more

央企十问(一)--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一


(2008年2月,《董事会》杂志以封面文章专题--《央企“裸奔”》的形式,分《央企十问》、《国资委的达摩五指》、《孱弱的治理结构》、《央企的神经元》、《央企的控制力》等五篇,近3万字的篇幅,对笔者有关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文章集中刊发。这里是更详尽的本专题内容,约4.5万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许多分析、提出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央企。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8-02-14/000003284941.html  )

改革开放30年,单从国企看,先是“复关”谈判踯躅...

Read more

员工的成长管理--从组织培养到自我发展


    企业的成长得益于员工的成长、客户的成长,要让员工、客户分享企业的成长。当下的管理必须面对知识型员工要求自主、独立、授权、尊重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激发员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员工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管理、成长管理、人力资本激活、有效支持与激励

    《员工的成长管理》专题至此暂告一个段落,专题得到广大朋友的关注与支持。作为一个崭新的理念与方法探讨,本专题参阅了大量资料,并纳入了知名公司实践案例,未能一一注明出处,谨表感谢。如媒体有意针对本专题合作,请按所附方式联系

   

&...

Read more

白领业务外包与中印“龙象之争”


 

离岸外包逐步由蓝到白,原来以基于流程业务外包为主,开始分化提升,部分向“智慧外包”演化。在此过程中,印度已然先行一步。不甘长期立足于低端制造环节,努力从以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向服务和研究产业转变的中国如何把握有关趋势,借鉴、积累并迎头赶上?

 

就在几年前,外包还被中国企业的高管们视为新名词而津津乐道,尽管其实他们大多在为跨国公司做着贴牌代工。中国企业确实做得很辛苦,累了十几年帮衬别人养大了儿子不说,人家给的抚养费也少得可怜。像耐克本来就是个虚拟公司,可是人家从中国花一两美元加工的鞋子拿到国际市场就能卖二三十美元。总算鼓捣个自我品牌吧...

Read more

员工的成长管理--改进、教练与辅导


    管理者首先是一个称职的教练,一个关注、激励、帮助下属成功的伙伴,否则,既“管”不好,也“理”不清;“企”,“人”在上面,“止”在下面,企业首先要关注“人”的成长,否则核心的“人”流失,企业的发展也会“止”于此。不仅是企业,任何一个组织均大抵如此

 

持续改进

    在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老...

Read more

员工的成长管理--发展通道


发展通道与动态管理

    只有关注员工的发展通道才为企业的持续打开了一扇窗,短命的企业是追逐短期回报的企业,它们不会考虑员工的成长。所以短视决定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导致短命。

 

    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威?什么决定了权力与权威?以后什么样的人拥有权力?谁的权力是可以被剥夺?谁的权力(威)才会永续?

    什么样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做了一点慈善捐助、而员工怨声载道的企业算不算是履行了社会责任?拥有大量社会资源垄断经营权、排名世界五百强愈来愈靠前的X石油、X石化,资产规模滚动增...

Read more

员工的成长管理--职业化


 

    企业的价值来自于员工价值的成长,关注并致力于员工的成长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反映组织管理水平的最核心的衡量标杆就是组织对于“人”的管理水准。成长管理能力是各级管理者最首当其冲需要提升的能力。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逐步向人力资本管理过渡。本文共分四个专题

 

    员工的成长管理核心是基于员工能力的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是个性化的员工人力资本价值的持续提升,是企业为组织价值成长、企业持续而搭建的最重要的必备基础平台。只有动态的成长管理,才能保证人岗匹配,保证各...

Read more

管理与物理


最新的管理学进展并非管理学家所做的贡献。类似地,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领导力、执行力、控制力,等等,表现为越来越多的管理上的术语“物理”化。的确,学科之间具有相通性,拘泥于限定领域,不是闭门造车,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最新的管理学进展并非管理学家所做的贡献,而是来自看来似乎不相干的神经学和激素研究。

  类似地,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领导力、执行力,还有约束力、控制力,等等,表现为越来越多的管理上的术语“物理”化。上面的“力”显然不能仅仅视为“能力”。此外,还有很多例子:

  迈克尔&mi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