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文新

中国xx报社编辑,民革党员、华商会会员。擅长以宏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事件及其发展规律。

失去宁静的世界


    有一回,从纽约去东京访友,朋友开车来接机,两人在车里谈话,朋友忍了一会终于很不好意思地说:不需要这么大声说话,汽车空间很小,车里只有两个人,彼此在身边,耳朵就在左右。然后他结论:一定是因为在纽约住太久了,地铁乘多了,在那样杂吵的空间里,习惯了大声说话,否则听不见彼此。

    纽约地铁线路很多,几层交叠在地底,所有时刻地道里都是隆隆的声响,不是上层来车,就是下层去车,要不左线来车,或是快车慢车,总之,那是一个永不歇息、无法安宁的地下世界,而大城市的生活,一个人来来去去,不是从地底钻出地面,就是往地底钻下去,生活在川流不...

Read more

质疑拜祖大典的价值取向


    河南新郑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央电视台将对全程进行现场直播。将由邓亚萍点燃圣火,余秋雨主持央视直播。今年拜祖大典总导演称,要把拜祖打造成中国第一大典。
    陕西在黄帝陵搞祭祀活动,声势浩大;新郑在黄帝故里举行拜祖仪式,声言要打造“中国第一大典”;今年清明节,浙江仙都在黄帝祠宇举行民祭轩辕黄帝大典。可见,形而下的祭奠、拜祖,远比形而上的复兴国学,更容易一些。
    作为中华儿女,了解炎黄子孙的来龙去脉,知悉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很有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祭祀...

Read more

京都清欢


盛夏时分来到京都,当然不是为了追樱赏枫,而是纯粹当“孝儿”,陪儿子过暑假。

虽然三面被东山、西山、北山层层环抱,夏天的京都因身陷盆地内部,仍十分燠热,清水寺弥漫祭典前的欢乐气氛,旅人挥动可爱的京扇子,沿着二年←三年←如彩蝶飞舞,只能遥望远山绿树稍解暑气。

行程上的晚餐是汤豆腐,母女二人十分期待,一行人赶在日暮前抵达知恩院,顺着圆山公园前方小径,挤进一家小小料亭,往席上一坐,出现眼前的竟然是冒着热气的相扑火锅!

因为导游认为汤豆腐不能喝汤,只能吃到几片淡而无味的豆腐;暑假又都是亲子团,深怕客人抱怨菜色太差,所以改吃营养丰富、料多实在的相扑火...

Read more

鲁迅和林语堂


在那些“被鲁迅骂过”的人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林语堂。我甚至觉得,林语堂和鲁迅之间,友情甚于争论,很难算得上是论争的对手的。

譬如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夫妻之间,难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这实在是真理一样的准确了。总不能说,因为昨天谁和他的老婆争论谁做饭洗碗,就变成了死对头了吧。

“被鲁迅骂过”的那些人中,陈西滢算是真正的对立,鲁迅后来也极少提起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立关系也将逐渐淡化。鲁迅和林语堂呢,说实在的我不知道陈漱渝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论争的对手。因为这个不知道,我只能用另外一种观点来介绍林语堂了。

鲁迅死的时候,林语堂在纽约。林语...

Read more

从欧洲金融理财看我国面临的抉择


    根据欧洲国家的经济规律,金融投资主要是人们使用自己的储蓄等家庭可支配收入剩余部分来投资,也就是将资本投入各种金融和房地产的项目,主要通过资本的运作来获取收益。从目前欧洲的金融投资领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股票投资。这种投资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各种公司的股票来进行,或通过各种集体投资形式来投资,如可变资本投资公司(SICAV)或共同投资基金(FCP)来进行。区别在于前者是人们自己选择想投资的股票直接投资,买进卖出,获取红利和升值。人们可以通过银行和金融公司甚至网上的公司进行交易。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后者是人们选择一...

Read more

人性与企业管理


  企业家都明白,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财务人才,采购人才……等等,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市场,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到之后,如何培育使用,如何得其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所谓的业务难题,市场难题,财务难题,管理难题,统统都解决了。企业使用人才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是一个所有管理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使用人才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说利益最大化,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里,仅从企业和人的本性及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里的企业,主要是指以盈利...

Read more

手机漫游费怎不“与国际接轨”


  在“2007年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上,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祝军副司长透露,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针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管理实施评估,在听取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信息产业部将争取在2007年内实现漫游资费的明显下降。

  今年“两会”期间,呼吁取消手机漫游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正如手机单向收费实现后,消费者却发现单向收费居然还收月租和漫游费一样,手机漫游费之争在会后也迅速由“是否取消”变成了“降低多少”,消费者似乎又重温了那种被“忽悠”的感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