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敬兰

河北蔚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士学校医疗专业,1991年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1968年赴北大荒插队务农,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0团农工、小学教师.

突然想到死亡


 

话说前天中午,独自在家,懒得弄饭,喝了一碗苞米面糊糊——时下叫玉米汁。不是用老玉米磨面而是把鲜玉米直接轧碎,加上水、白砂糖、食盐、粘稠剂、食用香精和多味不知名的化学添加剂,混合而成的饮料。我平时不喝甜饮料,活该我当天为什么犯懒要喝它。

不一会儿就觉得胃胀,接茬是恶心,我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呕吐过了。几次翻上来要吐,雷声大雨点小,仅仅是些黏液。看来苞米面糊糊已经离开胃,进入了肠道。看来自己身体里的“公安”已经开始行动,探明来者不善,正在调动人手清除之。可没想到他们动作还真快,我端着一盆洗好甩成半干的衣服走到阳台,已经感到了浑身发...

Read more

硬汉冯小刚


 

昨日,冯小刚在微博里说:“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人生不可能占尽好风水。

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何况人乎?

冯小刚对自己的调侃,再次展示了他的硬汉本色。

只有活明白了的人,才能这样说。

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这样说。

佩服冯小刚,一定去看《唐山大地震》。

 

 

  ...

Read more

谁让黑车更黑?


 

    据报道,北京市又掀起了“打黑”运动,这个“黑”不是黑社会,是黑车。由公安、交管、城管联合执法,整治黑车、黑摩的的“脉冲行动”目前仍在重点区域进行,据市黑车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行动首日即查处各类非法运营车辆1042辆。

    所谓黑车,就是没有运营执照、专门在公营民营出租车少出没、看不上的城乡结合部和三不管地区钻个空子找口饭吃的私车。车主来自北京周边农村,河北人很多。他们倾力买辆二手车,挣点“黑”钱,在农村租...

Read more

我为什么要为宋彬彬说话


原载网刊《记忆》49期 

共识网转载http://ne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0052410065.html

   

冯敬兰:我为什么要为宋彬彬说话

    仔细阅读了《记忆》48期关于“师大女附中文革专辑”的“编续往来”,很高兴能通过这个渠道听到各种意见。对于几位读者的质疑和批评,更要表示特别感谢。有质疑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批评才会碰撞出新的思想。写这篇文章,谨为再做说明。


  我是原北京师大女附中196...

Read more

好故事未必是好历史


  

好故事未必是好历史

——我看卞仲耘之死

叶维丽

(北京师大女附中1966届初中生,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终身历史学教授)

 

卞校长之死,是文革初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该事件由于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施暴者的性别、年龄,特别是施暴者与被害人的(师生)关系,在当年就震惊京城。多年过去了,文革中绝大多数暴力死亡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卞仲耘之死,却日益凸显出来。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卞之死的电影和书籍、文章面世,最近又由校友们集资,在实验中学(原女附中)里为卞校长立了一座纪念铜像。为文革中死于非命的师长塑像,这应是开了先例。很多...

Read more

街头的老外(看图说话)


记得小时候,我在北京街头看到的外国人,男的全是西装革履,女的全是高跟鞋、连衣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和我们,除了肤色、长相不一样,别的还真没有什么区别了。8月的北京,徜徉在街头的老外,很多人穿着印有中文的体恤衫,除了个头高、胖子多,连表情都差不多。

没票的,忙着寻票

这个数?行!交易完成

看上去,他们也不是一国的,也在互相换票?(上、下图)

有票的,不急不躁,或等人,或入场。

你们万福

这位乍一看,有点像普京

Read more

赛场里的祖国


这几天不少人为刘翔退赛而巧舌如簧,说奥林匹克就是game,人家外国人当作游戏,我们为什么老拿国家说事压人?游戏就是玩儿嘛!

也有人说体育无国界,何必较真?没错,可是体育竞赛呢?有什么比“祖国”更能给予人力量?博尔特对不远万里前来中国观赛的牙买加总理说:“阁下,我的奥运梦想刚刚实现了一半,我还要为祖国拿到200米的冠军,还要打破200米世界纪录。”他说到做到。一个盖世英雄让这个加勒比海的小国成为鸟巢里最扬眉吐气的国家。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通过鸟巢的安检,身前身后净是外国人,这时我忽然强烈地认识到:哦,我是中国人!

走上鸟巢的看台,面对黑压压的...

Read more

重打鼓另开张的: 风景


偶尔,会被朋友熟人问到:你怎么不写博客了?我们还等着看呢。的确,很久没写了,原因林林总总,归根到底一句话:懒!

也因为把以前发在博客上的文章归堆儿弄成一本书,想歇会儿吧。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书名《风景》,为了商业目的,出版社另外加了副标题——一个女作家的心灵世界。我都是老奶奶级别的文学写作者了,有谁关心“心灵世界”吗?我相信是没有卖点的。 大笑 

但是,自己先大致重读一遍,我自己真的很喜欢这本新书,不仅是块头大(16开本),有厚度,封面很雅致,我认为内容也有看头,起码不搀杂使假,不兑水,没有泡沫,没有连篇废话。

这是一本...

Read more

人人写书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人写作的时代,只要你想写。

写作是记录,是倾诉,是宣泄,是自言自语,更是心理修复和人格成长。

我在油田结识的一老友在网上开了博客,署名“山鹰” ,从记事时的零星往事一直写到九十年代,天天更新,乐此不疲,后来结集出版了厚厚的一本书。我手头就有他这本500余页 的大书,是真实、朴素的个人史,比读虚构的小说有意思多了。

前些天,女友小徐也拿来一包书稿请我帮着写序。我认识小徐时三十出头,而她仅仅19岁,一直把我当知心姐姐。如今她已中年,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她说,我把以往写的东西出一本书,算是对文学的了结,以后不写了。

我大致通读了一遍,发现这是一本单纯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