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院副院长。

寻找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之源:15年来的国学


 

 在2008年底(见“忽然前辈”博文)“中国思想三十年”会议上,我被分配谈论“国学”,一堆人,每人十分钟。下面是根据录音的整理稿,90年代国学热部分参考了陈来老师的《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视界》中关于国学一文的一些描述。提要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放在这里做个纪念。

 

我们今天在一起回顾和反思“中国思想”三十年,不过说到我要讲的主题“国学”,应该说只有十五年,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的文章,这可以被看做是1990年代国学热兴起的一个标志性的文章。而且,因为发表的媒体是《人民日报》,这自然会引发人们的兴趣...

Read more

2008,快些走吧


昨天晚上一夜没睡好,脑袋昏沉沉,刚好来感觉08年

 

   (1)新词,2008年学了很多新词,最感兴趣的是“山寨”,跟这个词联系的东西很多,最早据说是山寨手机,现在又有人在弄山寨春晚,其实,真正的山寨的东西更多,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山寨本意是一种模仿中的创造,但问题是真实的东西的山寨化。比如我们的大学,象是山寨大学。我们宣称的为人民服务,也很山寨化。

   (2)改国籍。巩俐女士改到新加坡国籍,很多人气不愤,并发现很多名人都不是中国人。比如我们去看电影梅兰芳,我们就会发现,导演是美国人,黎明肯定也不是中国护照。后来查资料发现...

Read more

《在人大听国学》下周面世


     昨天接江西人民出版社魏先生的电话,报告说张志伟老师和我合作编辑的在《在人大听国学》一书在下周面世。

   这本书编辑于今年春天,本来应该在9月份出版,但因出版社计划与《在北大听历史》和《在哈佛讲中国》两书一起出版,而被延宕至年底。

    不过,如果将之看作我们两人对哲学系老师的致敬之产物,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新年礼物。

    有一些老师因为没有如约提供稿件而未出现在书中。

    祝本院老师和学生,并所有光顾本...

Read more

顾颉刚和傅斯年,被放弃的“国学”“国故”


 

傅斯年和顾颉刚,均曾经有一段崇拜章太炎的过程,后又改信胡适。他们可以被视为胡适之后,对于中国学术规范的影响很大的人物。顾颉刚以“古史辨”运动方式,以提倡纯粹的历史研究为理由,来剥离历史叙述中的价值构成和文化象征。顾颉刚说他继承了疑古派的传统,敢于怀疑,然后又得到了胡适所带回来的西洋历史的方法,这样他便“敢于推倒数千年的偶像而不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与他人的攻击。倘使我早生了若干年,处于不许批评有没有研究方法的学术社会中,或者竟要成了一个公认的妄人。”[1]

顾颉刚在毛子水的劝说下,去听章太炎的讲座。章太炎属于古文经学派,在学术层面上看,比以...

Read more

胡适:从“整理国故”运动到《国学季刊》的发刊词


 (本文与前面的《章太炎与章门弟子的国学》,是从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的一篇文字中节选出来的,)  原文标题是“国之意象转移”。

   1910到1920年代北京大学的文史学科的发展,几乎可以被看作是近代中国学科发展的一个模型。胡适运用西方的哲学范式整理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只有上卷的作品,为胡适赢得了许多的追随者,顾颉刚、傅斯年这些曾经的章太炎的信徒,受到了莫大的震动,而转向胡适。

   思想界看上去似乎是新旧对立,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青年》和傅斯年等当时的学生创办的《新潮》遥相呼应,而这边则是刘师...

Read more

上海的昏暗之夜


因为要去上海,索性去浙江一转。

预先让老顽买了一张杭州到上海的票,这样可以免去后顾之忧。

年纪大了,越来越喜欢南方,虽然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南方,喜欢的只是南方的概念而已。

在绍兴和几个同学和我的弟弟吃完午饭之后,就赶路去杭州。

当然是老顽,在我心目中,他大约可以算得上是杭州的人文地图,一个文人的坯子,即使“不幸从商”,腰缠一些贯,但是,还是喜欢那些墓地、碑刻、故居之类。

想起我们班的一个骚人,最具有思考力的一个,我知道他现在是一家财经杂志的主编,但是有一天在电台听到他和那个梁冬在下午主持一个经济谈话类的节目,多少有一些失落,但是,饱读诗书的特点不时会露出来,比如讨论正确的路径的重要性...

Read more

南锣鼓巷的下午


 

    记得三里屯兴盛不久,我当时供职的中国社科院在霞光里给我分了一套房子,但因生活重心在海淀,所以一直没怎么正经住,主要是周末的时候去看一下房子,顺便到旁边的商场逛一下,这个地方步行即可到燕莎,但是逛燕莎总是有一些心理负担,因为这里的东西贵,所以去那里购物,被称为“京城四大傻”之一。

    偶然的周末也会去三里屯,特别是来一些亲戚朋友的时候,拥挤的街道和站在旁边招呼的“小厮”,兴致好的时候,便踱进一个小酒吧,听一些小孩子唱歌。

     但是,很快这条街有了别的功能,甚...

Read more

章太炎和章门弟子的“国学”


 

     章太炎与晚清国粹派之间的关系,有不尽一致的认识,但是,章太炎的许多观点与黄节、邓实这些国粹派的核心人物的观点非常接近。章太炎也坚信国学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而且是面对西方挑战之际精神动力,在他撰写的《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持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

   讲习国学的重要功能是建立民族的自信,对于西学的过分崇敬已经对爱国爱种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损害。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就批评当时的欧化主义风潮说:“近来有一种醉心欧化的人,总说中...

Read more

忽然前辈——《中国思想》编委会会议


    陈贇君等一干海上朋友周末来北京,意图是为他们即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思想》辑刊和丛书做一个编委会的会议。

    其实,我以前也知道他们在做这件事,因为不断有朋友提到,一个月前与赵璕君等前去上海开一个五四的会议,回来的途中知道他们(包括文明、海裔)等人策划之大概,我推断:这大概是年轻人的一种基于理想的实验方案

    是实验就好,但是联想到我们自己编辑《中国儒学》之艰难,深知做事之不易,却是是衷心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结果。

    不过,他们到北京的...

Read more

孩子,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见到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均有一些忧虑。

    与一些发达的朋友们见面,显然没以前那么高兴,因为他们都赔惨了,许多人的身价都缩水了一半以上,虽然,我自己的可支配财产也“大辐缩水”,但我是业余,他们是专业的。

    上周在河南,跟一教育企业家聊天,他深受当下形势之累,因此,与以前主要谈论怎么教育孩子不同,这次的议题主要是“金融危机”。他是一个“运筹”学者,他推算明年中国的经济会很差,但他又推算两位主要领导人的运气不错,这样一综合,他觉得,明年不会太坏。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