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拉动银行存款急剧下降
通货膨胀的不断上升造成实际存款利率几近于零,这使得股票投资更具吸引力。相比起银行储蓄,中国老百姓更热衷于投资股市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
作者文章归档:罗善兴
不必担心中国经济超出正常发展水平
近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11.1%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许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偏快,担心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并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预防。这种担忧没有足够的理由,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逐步加大的现状还远未改变,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好经济结构,就可以保持这种速度增长,又好又快地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管理能力的增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充分就业。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沿海地区主要得力于优越的地理优势、雄厚的资本...
上海浦东村镇规划引发人们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罗善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成效在于制定科学的村镇区域发展战略,设立长效机制发挥村镇居民在全球产业细分中创造财富的勇气和智慧,不断提高农民的发展潜力。土地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逐步在市场经济中失去竞争优势;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组织管理理念和营销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发达地区村镇建设的成功将推动投资和消费市场的转移;城乡互动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发达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浦东新区的开发...
意识形态整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罗善兴
意识形态给人类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了各个时代的人。当人们企图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各自解释时,为了达到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逐步创立了各种主义各种学说,以此联合各利益集团的力量。人类社会的不断联合使人与人之间在广泛的协作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种社会化协作劳动在一定的范围内必须具备统一的意识形态。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各地区文化冲击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妨碍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局部战争时有暴发、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资源日趋匮乏、人口与贫穷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正确的思想路线引导下,社...
中国经济腾飞有利于全球的稳定与繁荣 | |
|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
罗善兴/文
在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正在加速,物质生产逐步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着更高层次需求推进,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虽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仍处于小幅上升趋势,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科学技术逐步地应用于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我国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根据中国国情,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是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和农村),尽快推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nbs...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有效控制使现代社会的生产率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这一点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得到了验证。财富是劳动的产物;一旦人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享乐与安逸就成为人的主要追求,人类的惰性就由此产生,富人的巨大消费导致财富的亏空,新的财富由此不断地流向勤劳的穷人手中;在特定的生产力发展中,财富如此往复循环。人为的因素和人口的过度增长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大量剩余,科学技术没有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外部条件基本成熟,开放的市场为发展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正处在经济改革的关键时刻,只有调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