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如冰

VC业潮起潮落,一个理念始终不变——“通过创造价值来分享价值”,因为认同所以一直走到今天,而且乐在其中。

创业板市场的主要特征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成长型中小企业设立的证券市场,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公开募集资金,成为公众公司的资本市场,它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扩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空间,是风险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市场有如下特征:

 

1、宽松的上市条件。创业板市场的主要上市对象是成长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股本小、盈利欠佳、市场前景不明朗,无法满足主板上市的要求,创业板市场则为其设立了较低的门槛,以利于其利用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此外,上市费用的高低对新兴企业的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因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费用通常比主板市场要低。

 

2、新兴企业的小盘股票...

Read more

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


专业投资中介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形成,这是风险资本市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子市场,也是狭义的风险资本市场。

 

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有正式的投资中介,资本供给者与投资管理人分离。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正式的投资中介,即专业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是资本供给方和资本需求方之间的投资中介,他们从资本供给方手中获取资本,再投到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中小企业中。风险投资机构起到了传统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也可以说,风险投资机构是常规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转换器”,传统资本市场的常规...

Read more

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MBA毕业典礼上的精彩演讲


    诸位先生女士,都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在你们选择的行业内也曾付出努力,争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前途也一定是无可限量的,你们才是最懂得掌握和有能力主宰自己生命的人。因此我认为我不应该告诉你们应该做些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些什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坚持和珍惜的信念:

    我相信自由,也相信自由和责任是并行不悖的。

    我相信世上每一个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

    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

Read more

风险资本市场专业投资中介的出现


 

分工理论认为,市场范围的扩展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具备了上述必要条件之下,只有当分工的收益大于所带来的交易费用时,分工才是有利可图的,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分工就是无利可图和不可行的,理性的人就不会选择参与分工。实际上,这两个条件构成了市场分工的前提。

 

一、市场范围的扩展

 

在资本市场中,市场范围的扩展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参与投融资活动的行为主体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这里的行为主体包括资本短缺的企业,也包括有资本盈余的投资人。事实上,从传统资本市场到风险资本市场的变迁已经鲜明地反映了这样一个金融分工的过程——随着风...

Read more

非正式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


 

 由于非正式的风险资本市场与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均属于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范畴,我们在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研究中没有特意强调这两个市场的区别与关联。从美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非正式的风险资本市场的产生早于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从一个无专业中介的市场到有专业中介的市场,并且在演进中各司其职,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将引发出富有意义的结论。虽然后来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中,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是传统资本市场衍生出来的风险资本市场初始形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专业投资中介产生的研究,而且,在各国实践中,有组织的风险资本市场首先被效仿的事实也为专业风险投资中介的作用提供了鲜...

Read more

风险资本市场演进的内涵


 

不了解演化,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存在。在前面,我们着重研究了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即从传统资本市场衍生出初始的风险资本市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风险资本市场从传统资本市场中衍生出来后将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展开?这种演进存在什么样的客观规律?风险资本市场的演进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和意义?

 

在目前的大多数文献中,风险投资业的景气循环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因素分析去解释风险投资业的起起落落,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以指导实践。虽然影响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是纷繁的,但是这些因素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对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干扰。为了找到市场演进的客...

Read more

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生成的实证研究——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6)


一、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初具雏形

 

中国的风险投资的设想产生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力图借此改变研究开发资金由政府计划拨款的局面,解决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缓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1985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同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但公司缺乏体制上的配合与支持而成为以贷款为主的一般性金融企业,于1998年倒闭)。1991年,国务院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改...

Read more

美国风险资本市场生成的实证研究——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5)


    我们将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和中国的风险资本市场生成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也是风险资本市场历史最长,市场结构最健全的国家,也正是美国的经验促使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仿效,而中国就是这些国家中的一个。

一、美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历史

风险投资活动在美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对铁路和纺织厂融资。后来的19世纪,美国一些富有的大家族对钢铁、石油和铁路等新兴行业进行投资,从而获得了高回报。这些对当时新兴行业的投资可以说是美国风险投资活动的最初萌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公众...

Read more

风险资本市场生成方式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4)


由于风险企业融资制度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因此,传统资本市场非均衡性引致的“外部收益”不仅包括微观“外部收益”,还包括宏观“外部收益”,而不同的“外部收益”对不同的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行动激励。确切地说,风险资本市场诱致性生成与强制性生成并不是某个决策单位进行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民间主体和政府在不同的“外部收益”激励下,各自进行收益—成本权衡从而作出响应或不响应决策所导致的客观结果。

一、不同行为主体的收益—成本分析

  ...

Read more

风险资本市场生成的典型方式-风险资本市场生成(3)


1. 关于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

   关于制度变迁方式,林毅夫和诺思等人对此均作过精辟的概括和阐述,我们首先对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作简要的介绍。

 

    林毅夫对制度变迁的方式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他将制度变迁的方式分为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获利导向性决定了只有在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利益集团才会推动制度变迁,在初始制度安排的范围内,人们不可能得到外在的利润,外在利润内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