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海燕

高海燕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投资商会副会长,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城市开发委员会副主任.从事城市战略、区域开发战略、城市投资价值、房地产发展、城市营销、城市公共价值建设与推广的专门研究与策略设计。 e-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深圳市上步中路市政府二办附楼 自我提示: 1、以自己的秩序和自我修复能力对抗世界的复杂性; 2、以跨界的姿态奔跑,不理会那些还停留在过去或者没有能力面向未来的声音; 3、摆脱经验和偏见的束缚.因为很快,那些曾经的创新思想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 ;4、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力量; 5、不夸张不离奇不贪婪不脱离本体; 6、任何反常识和反逻辑的操作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7、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可持续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事


目前的楼市最令公众充满惶恐不安和疑惑不解的是:我们真的又回到了2007吗?这实在是一个对未来楼市走向予以研判的最核心命题。

07年相比,我想相同的是:一些非理性的“强力”置业者追涨推高(因为价格对他们不是硬性杠杆)、开发商利用阶段性利好凭空抬价(一是在需求回暖情势下,有条件选择消费者;二是涨价本身可以制造恐慌,推动营销上的“抢购”效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站在普通置业者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举起大刀向强力置业者们的头上砍去(普通置业者帮助楼市回暖后,改善性置业者和投资性置业者接棒续跑),深圳楼市从4月份开始,一改 90平方米以下的产品占交易结构占70%的局面,大户型开始占据50%的...

Read more

刚性的归刚性 消费的归消费


“我们这里刚性需求很旺盛,所以量价很难跌”这几乎成了开发企业众口铄金的一个关键词。确实,在中国语文中,城市化率、刚性需求等词汇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和营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刚性需求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真理。看遍中国,这种刚性需求无处不在。即使是在率先“富”起来的深圳,也有大几百万人住在城中村、挤在工厂狭窄的员工宿舍。还有所谓的“城市化率”,2020年的中国此项的目标比例将达到60%,言之凿凿者认为这将会为中国的房地产业产生世界规模最大的需求。

我们在不否认这种潜在需求存在的时候,却严重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从刚性需求转换为购买行为,中间还有一个杠杆——价格。我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反...

Read more

房地产为什么无所“畏”?


在中国所有商业组织中,房地产几乎是最不注重或者最不在意公众关系的,社会的舆论和评价很少能给他们形成真正的压力。相对而言,房地产作为一种终端产品,在整体上,其服务环节也是最薄弱的(营销期间除外)。按照道理,作为一项占用了最具全民公共属性资源——土地的产业(尽管是以购买方式获得),房地产最应该要如履薄冰地处理社会关系,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即使是作为典型垄断企业的电信营运商,近十年来,在公共形象的改善、公众关系的建立、消费者关系的建设、客户服务体系的提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实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里颇为蹊跷的一件事。

房地产为什么如此无所畏惧?

如果看看房地产企业核心工作路线图,我们就知道...

Read more

“一成首付”是楼市的“灭顶之灾”


最近有消息和具体案例指深圳又现“一成首付”。

有中介公司为了促进交易,联合按揭评估公司,对交易目标予以高价值评估,然后通过签订阴阳合同,使买房者事实上只需支付一成的首期;有房地产商为了高价位放量出货,愿意垫付其中一成首付,让置业者通过未来分期返还,诱导置业者购房;有银行为了完成繁重的房贷任务,抢占市场份额,采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如可用信用卡透支其中一成的方式等等)。。。。。。

这一切都是宽松化货币政策的产物。国家放松货币,其主要的本意当然是希望“救”实体经济,救广大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小企业。可到了银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仍然是不受其爱的“野孩子”。倒是房地产和个人房贷一开始...

Read more

楼市答案在宏观经济数据里(7-23文)


流动性过剩和信贷管控失序是造成目前楼市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是一个无人不知的“秘密”。显然,楼市因为率先回暖而成为了上半年国民经济稍显好看的增长数据的贡献者之一,同时也埋下了不可知且充满隐忧的未来。

房价过高,这已经是政府、公众、甚至包括开发商都认为的事实。尽管楼市的疯狂状态已与2007年无异,但似乎没有迹象表明,政策制定部门要真正干预这种现状,甚至连去年房价下跌回调过程中各级官员们纷纷表态的“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之类的“官话”也没有多少人肯出来说了。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最近提出要防范房地产新的风险,并对房贷问题提出了几条要求。笔者很担心这种所谓要求在目前继续实施宽松货...

Read more

无聊也是一门生意


事件回顾:

7月16日上午,在百度“魔兽贴吧”里,出现了一个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但帖子并无内容,只有“RT”两个字母,意思是如题。本来这在贴吧中是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当一名恶搞的网民冒充贾君鹏发出回帖说,我今天不回去吃饭,我现在在网吧吃饭呢,你帮我给妈妈说一下。这一恶搞方式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贾君鹏妈妈、贾君鹏爸爸、贾君鹏爷爷,乃至贾君鹏家的小狗等回帖纷纷出现,形成异常庞大的贾君鹏家族在帖子后面跟贴留言,互相调侃。也有人开始讲这句话PS成恶搞图片,调侃新闻报导、《百家讲坛》等等,或是翻译成全国各地方言,在网络上互传,又或是创作恶搞视频,自得其乐的展开一场网络大狂...

Read more

武汉城市营销要立足做"中部代言人"


最近一次关于武汉城市营销的对话_________

1.您说过,地方政府要把握好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必须做好城市营销。无疑,湖北武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您觉得武汉现在城市营销做得如何?

高:如果从以招商引资为目的主动性营销来说,武汉近几年还是做了很多工作,至少在项目意识和推广意识上有所强化,比如富士康落户武汉就是一个较为经典的城市投资推广案例。尽管如此,但是从专业化程度、常态化、系统性等方面来讲,武汉的城市营销仍然是有很大差距。比如分类打造城市品牌能力、国际化的商务策划手段、城市营销渠道获取和拓展深度、对产业投资推广目标所涉及的成长性目标、成熟性目标、现实性目标、未来性目标的分类...

Read more

秋交会后:在僵持中波动


很多人愿意把“秋交会”当作一个节点,其实并不可靠。因为在非理性的年代,楼市早就没有了固定的节奏。如果非要选出一个节点,7月份算是。近四个月来的深圳房地产市场所呈现的交易量持续下跌的事实已经表达了消费者的意愿。可是,仍然高企的房价和热销的新盘似乎总能掩盖这种真相,也因此让大多数置业者总是心生迷惑和恐慌。

深圳楼市到底该怎么看?这已经成了一个“我是谁”的艰难命题。其实,细细看来,在波涛汹涌的市场表征下,不乏暗流潜伏。市场上的道道玄机,让楼市的未来至少充满了不确定性。

玄机一、消费者主体:少数人愿意游戏,多数人只能观看?一个少数人与少数盘的交易市场是目前最能明确做出的研判。与07年的投资...

Read more

房地产是什么都不缺就缺价值观


经过09年这一役,房地产产业的利与弊,价值点与破坏点以及房地产市场背后的那只有形的手其实已经被看的越来越真切了。放还是收?是做GDP工具,还是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稀缺国家的民生必需品?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上越来越清晰,在价值观上越来越冲突,但平衡点却越来越迷糊了。

到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房地产是宏观经济复苏的急先锋了。在前三季度的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占到了11.5%,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峰值。这个数据背后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排斥高房价(原因不是仇富而是实在无法承受),但大多数城市的税收、财政收入非常需要高房价动力下的“房地产”。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大多数对此进行了“辩护”,并从经...

Read more

城市需要文化“运动”!


——回答《十问深圳读书月》

1、  深圳人为什么跟读书“死磕”上了?而且读书月一搞就是十年?

高:不能说是深圳人跟读书“死磕”上了,应该说是读书月的组织机构与读书“死磕”上了。深圳城市管理者和文化主管机构应该看到了在深圳这样一个商业文化发达的城市,商业意识与交易习惯是不需要提示的,而在文化习惯上确实需要通过一定的“场“和“运动”来渲染和动员。多年来举行的“读书月”活动让他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2、  谁在“死磕” 读书月?谁在真正意义上陷入深圳读书月?

高:首先当然是组织者,但随着常年的培育,一些公众也开始把每年的读书月当作自己的“读书节”了,应该说十年的努力已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