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生,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文学博士(1998年),教授(上海大学,2001年),硕士生导师(1999年,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葛红兵教授1987年起先后师从曾华鹏、许志英先生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十余种,另有多卷本《葛红兵文集》及自选文集《正午的诗学》面世。
  葛红兵教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与当代文艺评论,出版专著《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以及文学艺术批评文集《轻快的柔扳》、《荒诞的真实》、《维那斯的抽屉》等,系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批评家。
  二、文艺学,出版专著《文学史学》、《文学史形态学》以及文艺学教材《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系中国最早从事“文学史学”研究并参与“文学史学”学科创建的研究者之一。
  三、哲学人类学,已出版随笔集《人为与人言》。
  四、《葛红兵海外日记

谁动了上海地产?


【中国现实】

 □书评人 梁唐

 《上海地王》描画了一个离奇而又真实的故事。

 主线是这样的:崔浩因为仗义助友而挪用国企资金,走进了监狱,由于同班同学李愚为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之子并及时伸出援手而减刑出狱,过程中崔结识了后调任虹口区公安局政委的黄纪良。第二次人生从丝绸厂的狭小地块起航,靠银行行长老同学戴耘的贷款输血一步步做大做强。最后,梦想成为上海地产老大的崔浩在丝宝集团上市之前,因和“前贵人”李愚争地而二进宫,但也借机扳倒李家父子。

 本书中作者葛红兵展示了他对沪北地产的长期跟踪了解,以及一个上世纪60年代生人对中国生态环境下政商交往的基于年龄优势的基本把握。与其...

Read more

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生活在河套地区(10万年前羌猿、1万年前的古羌)。
之后古羌出现两种走势:
一种是向西南:今藏族、彝族、纳西族等……
一种是向东北:西狄、北戎、东夷……

因此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之后,其实文化要素有两个源头:
一是西南的,道教是其主要代表形态,道教发源于“川”,应该是古羌原始宗教的改进,昆仑崇拜和古代萨满教有关。
二是东北的,儒教是其主要代表形态.

所以,中华民族单把黄河叫做母亲河是不对的。
双源和三源说都是不对的。
应该是单源双支说。

三源说里的“被游牧民族文化”没有独立形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Read more

等待的力量与盼望的力量(给毕业的同学)


 

    我们学校门口有一条马路,叫上大路,我99年来的时候,它就在修了,之后,它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到2005年才算最终修好。

    上班下班,要经过汶水路,这条路也是修了再重修,有一次刚刚地面修好,空中就又要修中环高架路,又重新挖开再修,这样弄了四年,才修好。

    还有一条广中路,从06年开始,它是被挖开了,现在已经是09年,还不见完工的样子。

    我们等一条路,可以花上6年、4年、3年,不管是心甘情愿的,还是被迫的。那么等一所学...

Read more

我们重视的一些图书


我们重视的一些图书

 

 

布  斯,《小说修辞学》,胡晓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罗伯特·休斯,《文学结构主义》,刘豫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茨维坦·托多洛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吴泓渺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巴赫金 ,《小说理论》,百春仁等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卷二),俞宣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索...

Read more

国货就爱国么?奸商的逻辑听起来有道理,用起来害死人


 

     最近的施恩事件,让我想起去年的一些事儿来,那咱们就再议议。

    

     以前经常有人用爱国的名义,呼吁老百姓买国货。老百姓不知道,以为这些人、这些货真爱国,就买了。后来才发现上当。

      最大的发现是一些奶制品企业。

      一个笑话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甲企业质问乙企业: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我们是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你...

Read more

上海大学《文学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专辑


    

新华日报报道:文学创意写作学科还是空白人才培养很重要

文学报报道:“文学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文学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缘起




    一切与文化有关的产业,都具有产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即创意性。具有创造性不一定是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必须具有创造性。文化产业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业,但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电子科技的发展,文化产品的交易、交流和消费需求急遽增长,...

Read more

陆川及其《南京,南京》——我们该如何追问二战历史


    陆川新作《南京,南京》各地上演之后,陆川本人及影片受到多种不公正的评价,而这种评价许多并非来自普通观众,而是来自一些知识阶层。

    观众和批评界的这种普遍的误解需要认真的讨论才能澄清。而这种澄清显然在影片热映已经争论高潮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需要非凡的耐心,因为它涉及我国知识界和民众界在二战历史和民族问题上的根本性看法的分析,这种分歧需要智慧更需要时间的磨砺。

    和陆川大约8个月的共事经历,让我知道,陆川对电影,尤其是对《南京,南京》的投入...

Read more

怎样才能读博?


    最近收到很多学生来信,打听我是否有相当的名额可以招收。

    这样的信很难回复,回答有名额?不妥;无名额也不妥吧。

    进来之前,导师不单独跟学生见面;也不单独辅导。

    但是,有这样几个想法,还是可以公开说说的, 投考前你要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

 

    你真的想以思考为人生第一乐趣,用思考来过你的一生吗?

 

    这个问题很重。读博不像读硕士,...

Read more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葛红兵


“一个真正的学者,不会隐瞒他对时代的看法,他不会对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不公、不平无动于衷。他不会对这个世界中丑陋的不合人性的东西视而不见。他不可能是鸵鸟,他对时代包含热爱,对不公愤愤不平,对美好则止不住赞美。”

——葛红兵《钱钟书:被神话的大师》

 

在葛红兵教授的博客中,你可以看到对其博文的各种评论,其中尖酸刻薄之词甚多。以观点独特,文风犀利著称的葛红兵,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博文引来了众多非议。2007年其在博客中发表《中国:你该如何纪念二战?》一文之后,一时成为千夫所指的焦点。对于葛红兵自己,如何面对这些非议?其心态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