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生,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文学博士(1998年),教授(上海大学,2001年),硕士生导师(1999年,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葛红兵教授1987年起先后师从曾华鹏、许志英先生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十余种,另有多卷本《葛红兵文集》及自选文集《正午的诗学》面世。
  葛红兵教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与当代文艺评论,出版专著《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以及文学艺术批评文集《轻快的柔扳》、《荒诞的真实》、《维那斯的抽屉》等,系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批评家。
  二、文艺学,出版专著《文学史学》、《文学史形态学》以及文艺学教材《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系中国最早从事“文学史学”研究并参与“文学史学”学科创建的研究者之一。
  三、哲学人类学,已出版随笔集《人为与人言》。
  四、《葛红兵海外日记

我们应该怎样领略汉字的智慧?


   近日看台湾“自由读书人”唐诺的《文字的故事》,感觉需要为其“指正”一下。
   有些知识性错误是不允许犯的,讲中国古代智慧(文字的智慧),首先自己要智慧,要虔服,要认真研究,知识性的问题是不能讲错的。

   我们应该具备必要的知识素养和智慧底里,才能领会古人的智慧。否则对不起古人,我们的智慧还不如古人,难道不汗颜吗?古人已经有的,我们都没说出来。

   首先是“众”字,甲骨文的“众”上面一个“日”,下面是“三个人”并列,是上下结构的。这个字显示了古人非常复杂的思维技巧和社会认识:
 &...

Read more

房产新政:是一种倒退


    当下的房产新政中,关于“房产税”的,我已经撰文说过了。中性,将来要来的,现在来,也不算早。

    另有一条,个别地方“限制外地人买房”,我认为这是倒退。

    限制的是谁呢?多为农民工。农民进城,要买房,这是刚需,现在限制外地人买房,实际上是限制农民工作为中国居民的自由迁徙权。

    海南房产虚高的时候,我给海南当地政府出国主意,限制外地人买房。结果,三亚出政策,限制外地人买房,数量为5套。这且不论。
    我的意思是...

Read more

郭台铭:你要的不是道歉,是谢罪


 

前天,本博发文《郭台铭:穷一代教祖,“穷二代”教父,应向国人谢罪》,要求郭台铭,就10连跳向国人谢罪,感谢网友,我看到许多网友转发了本博,微博上更多网友转发和回应本博。

本博的观点是:惟有郭台铭亲自谢罪,承诺改善员工待遇、尊重员工人权,才能阻止这些年轻生命前赴后继地跳楼。

可惜的是,本博话音未落,富士康已经是11连跳。这种情况下,郭台铭终于姗姗来迟,终于说了声“道歉”。

      但是,对于这些年轻的生命的死,一声轻轻的道歉就够了吗?一趟作秀的辩解之旅就够了吗?郭台铭,你真的忏悔了吗?承认你的罪了吗?
 
&...

Read more

中国小说五虎将(莫言、贾平凹、余华、韩东、葛红兵)


2005年:中国小说五虎将(莫言、贾平凹、余华、韩东、葛红兵)
     莫言
  2005年度大事:莫言作品《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夺奖呼声很高,但最终铩羽而归,一度成为人们质疑“茅奖”权威性的导火索。2005年末,莫言推出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中国近三十年的小说创作,根源于“伤痕小说”,起步于“寻根小说”,成熟于“先锋小说”,衰败于“网络小说”。从严格的文学角度来说,“伤痕小说”只能算是僵硬、粗糙、政治图解化的社会学记录样本,没有任何文学意义和文学价值可谈。中国的当代小说以及小说家们,孕育于“寻根小说”,绽放于“先锋小说”;...

Read more

葛红兵的多重身份


    1968年出生的葛红兵在公共生活中有很多身份:作家、杂文家、批评家、社会评论家、教授、编剧;他的写作涉及艺术、文化、历史、政治、文学。葛红兵让我想起鲁迅、 加缪,甚至是王尔德。从英语被翻译成中文的“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葛红兵无疑是其中的一员,可是这个词本身并不界定任何职业。 尽管以评论著称,葛红兵自己更喜欢小说家这个头衔,以至于在他现在几乎用大部分时间来写小说。
  
  他最出名的小说有《未来战士三部曲》、《我的N种生活》、《沙床》等。葛红兵是“新生代”概念和“身体写作”的创始人之一,可是他的文章并不限于严肃的刊物。20世纪末他是著名的中国...

Read more

郭台铭:“穷一代”教祖、“穷二代”教父


  郭台铭执掌的富士康发生10连跳,10个青春的生命,只有18岁、25岁的生命,就这样用跳楼结束了自己。

  为什么?

  郭台铭这种在中国制造了“穷一代”的企业难道真的要继续它制造“穷二代”的旅程?把“穷二代”送上不归路?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其中有一个资源,廉价劳动力资源,被某些人看作是中国优势,在某些人看来,“劳动力越是廉价,就越是有发展优势”,这种逻辑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故意地有意地好不愧疚地压低劳动力成本,降低工资。

  现在,第一代农民工,1950、60...

Read more

茶:是一种修炼


1、《上海地王》中大量内容涉及“风水”,小说中反复提到《地理辩正》对崔浩的影响,请问,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的风水观?小说中还有大量的饮茶描写,您对茶道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葛 红兵:风水无处不在。人在天地间,要造房子,才能呆得住,这很特别,我们这个民族就有一种智慧,怎么才能让自然更合适人类居住?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德国 人也很重视中国的传统风水思想,甚至有个市政厅的改造就是按照中国风水思想进行的。我们自己却老是自惭形秽。这个不对头的。风水的根本思想是:我们要顺应 自然。《地理辩证》也是我反复细读的文章,我在小说中的引用,都是我仔细思考的结果,其实,细看小说,你会发现,《...

Read more

书远堂六年记






沈飞龙先生的《书远堂六年记》,写崇明岛上的生活,岛上保留很淳朴的风俗人情……

准确地说,小说又是写的1960至1966年的生活,这就很有意思:这一段正文革开始,对传统风俗民情冲击最大的时候……

沈先生用方言写,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想让方言传递这种江南“岛”的文化是怎样迁流的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