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建

.

“一石文化”出版计划(12)


 

七十年代

北岛  李陀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出版

 

  编辑这本书与怀旧无关,我们是想借重这些文字来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我们想在这本书里,让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昨天在阅读中展现,让今天的人直接和昨天对话。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并不是一个很显眼的年代……前有六十年代,后有八十年代……而七十年代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两团狂飙相继卷来时候的一小段间歇,一个沉重的喘息。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择七十年代?

  那就是七十年代和一个...

Read more

书籍出版编辑与设计:营造新都市读物


 

书籍出版编辑与设计:营造新都市读物

时间:200982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一石文化的4位主要成员董秀玉、史建、马健全、陆智昌将做客UCCA,介绍他们的出版策划思路,分享他们在编辑、设计方

面的探索与实践。

活动免费,预约优先/咨询电话:010-84599269/http://www.ucca.org.cn/

 

 尤伦斯艺术中心:营造新都市读物(凤凰网)

 “书籍出版编辑与设计:营造新都市读物”(豆瓣)

“七”...

Read more

“新观察”第一辑


《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  建筑批评专栏

2009年第5

 

主持人:史建 

主  题:“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笔谈

 

主持人语

  涛  实验需要语境

朱剑飞  如何从设计思想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建筑?

阮庆岳  演化吧,中国建筑!

史  建  从“实验建筑”到“当代建筑”

 

 

主持人语

 

 

  一年前,在台湾的“非常时期”,也就是陈水扁“执政”的最后三天和马英九“主政”的头四天,应台北实...

Read more

“老库”的中国足迹


在广州的岭南风格庭园中的库哈斯,2004年,广州

 

1.从纽约到北京

 

  “9·11”那天,“老库”(建筑圈内与雷姆·库哈斯熟识或自认为很了解他的人对他的称谓)正在芝加哥有一个业务,得

知消息后立马撇下工作,花重金打了个的,长途奔袭纽约。走得心急,没有注意司机,道上才发现竟是个阿拉伯人!好在一

路有惊无险,顺利抵达曼哈顿,嗅到了世贸大厦的废墟烟尘。

 

  在此之前二十二年(1978年),库哈斯以《癫狂的纽约:为曼哈顿补写的宣言》一书成名(那时他还没有一个作品建

成)。在这部诡异之作中,达利的绘画、里维拉的壁画和勒·柯布西耶的设...

Read more

“新观察”第二辑


《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  建筑批评专栏

2009年第6

 

主持人:史建 

主  题:CCTV新楼与库哈斯”笔谈

 

主持人语

马清运  库没听过我这个顾问的

钟文凯  CCTV之歌

李翔宁  库哈斯——中国当代建筑的“搅局者”

唐克扬  北京的地标发生学

 

 

主持人语

 

 

  从东三环经长安街奔二环,要在国贸桥左转,这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如果赶上红灯,前面的车也足够多,所乘的车

又是在外道,就正好遥对CCTV新...

Read more

“‘跑酷’·再读北京”展览、主题沙龙及论坛


 

跑酷”·再读北京

展览、主题沙龙及论坛

 

展览前言

  北京是世界上历史遗产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和新锐建筑的汇聚地之一,新旧建

筑在一个区域的高密度聚集、混杂、叠加,是北京都市空间的当代特征。

  北京新都市区域的高速生成和蔓延,都超出人类已有的规划/建筑经验。以爱恨交加的城市漫游者的态度记录、整理、描述

这些区域的特征,是我们在《北京跑酷——18个区域路上观察》一书中尝试的工作,它是对考察者既有城市/空间审美观念的

挑战和考验,以至拓展。

  《北京跑酷》正视北京都市空间剧变...

Read more

城市天际线审美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的象征。它们是城市个性的浓缩,是城市繁荣的机缘。任何文化和任何时代的城市都有

各自高耸而突出的地标,以颂扬其信仰、权力和特殊成就。这些地标归纳了城市形式,突出了城市意象。

 

  这是美国学者斯皮罗·科斯托夫在《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一书中为城市天际线下的准确而

富于文化意义的定义。城市天际线并非单一的城市远景之“线”,也并非仅由高楼大厦所勾勒,科斯托夫认为,决定天际线

视觉特征的设计要素包括高度、形状和路径。

 

  高度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古代埃及,...

Read more

“一石文化”出版计划(13)


 

城市
约翰·里德(John Reader著  郝笑丛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本书探究了城市存在的原因、形式和功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产生的问题,内容广泛,涵盖了从城防到下水道,从工厂到

市场,从疾病到卫生健康等方方面面。对城市性质、城市生活,以及其结构、发展和居住者,进行了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

 
  通过对最初的城市毁灭到现在的城市状况的系列研究,里德探索了城市如何联合、发展、兴盛,如何衰落和消亡,如何能
够自我重建。他研究了城市与其周围乡村的寄生关系,城市赖以为生的贸易网络...

Read more

“新观察”第三辑


《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  建筑批评专栏

2010年第1

 

主持人:史建 

主  题:“再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笔谈

 

主持人语

张永和  问题建筑

王  辉  失重的实验建筑

王  昀  请把我们领到“道儿上”来

范  凌  作为个案的“当代”

 

 

主持人语

 

 

  “新观察”第一辑“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刊出后,经过杂志同仁的努力,PDF版电子文件和ABBS等坊间渠道的传播...

Read more

“新观察”第四辑


《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  建筑批评专栏

2010年第2

 

主持人:史建 

主  题:“未来城市与乌托邦”笔谈

 

主持人语

周  榕  阿科桑底的风铃

史文倩  一个关于未来城市的梦想

李  虎  未来城市从现在开始

马岩松  未来之城的精神境界

 

主持人语

 

 

  去年11月底,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与城市规划理论家保罗·索莱里和荷兰前卫建筑师群体MVRDV的联展“立体城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