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到东京时,一个北京同学说,“刘迪,我能在新宿人堆里一眼就能把你挑出来”。我知道,那时在别人看来,我们仿佛生活在别的星球,所以不论他人投来何种目光,我都不会感到意外。不过今天,东京各大学校园中国学生比起20年前翻了几番,但这些年轻人假如不张嘴讲话,我真无法分清他们到底来自哪个国家。
其实,今天东亚文化正在趋同,电视、音乐、动漫、时装、流行产品等,把东亚连成一体。此外,人员的交流,也具有很重要意义。...
作者文章归档:刘迪
记得刚到东京时,一个北京同学说,“刘迪,我能在新宿人堆里一眼就能把你挑出来”。我知道,那时在别人看来,我们仿佛生活在别的星球,所以不论他人投来何种目光,我都不会感到意外。不过今天,东京各大学校园中国学生比起20年前翻了几番,但这些年轻人假如不张嘴讲话,我真无法分清他们到底来自哪个国家。
其实,今天东亚文化正在趋同,电视、音乐、动漫、时装、流行产品等,把东亚连成一体。此外,人员的交流,也具有很重要意义。...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回首这十年,前半因靖国神社问题,中日关系政冷经热,后半则逐渐解冻融冰。不过,一个撞船事件,又把中日关系拉回十年前的原点。
东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从美国与东亚关系思考。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美国单边主义破产的十年。今天的美国,完全需要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台湾等东亚地区购买其国债,才能维持其高消费经济。这次金融危机最主要的问题是美国借钱消费的危机,美元体系现在处在危机之中,一旦亚洲国家觉悟,团结起来建立新型亚洲货币体系,美元全球霸权支配体系的半壁江山将崩溃。为了维持美国霸权,...
2010年12月31日,刘迪《三味日本》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以下是本书章节与部分内容。
内容简介
《三味日本》是一名深刻了解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思,从政治文化入手,用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日本的万象百态,剖析中日关系的未来。作者曾是《人民日报》记者,深谙国际关系的三味,从小处下笔,最终阐明中日关系的庞大问题,可谓微言大义。
编辑推荐
《三味日本》要想了解一国的文化与时事,必须要以开放的心胸深入日常百姓的的生活。《三味日本》的作者除了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还拥有...
刘迪按:最近一段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来自日本陷入孤立主义,其原因是日本丧失自信。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回首这十年,前半因靖国神社问题,中日关系政冷经热,后半则逐渐解冻融冰。不过,一个撞船事件,又把中日关系拉回十年前的原点。
这几个月,民族主义成为中日关系的主角,这场争执,中日均为输家。唯一的赢家美国,巩固了其在日本的地位。这几个月,日本媒体宣扬的“牵制”“包围”中国,其结果,非但无法包围中国,反倒是把日本的国家命运拴到了美国的世界战车之...
12月16日晨,接叶渭渠师讣讯。我没敢给唐月梅老师电话,怕惊扰她。上午,发唁电后,又与两三好友联系。
1985年秋,我第一次见到叶渭渠先生。叶先生的名字,我们这些学日语的学生都知道。大学时代,读他译的《雪国》,以为译者一定是位老者。没想到,我面前的叶师穿件浅色夹克外衣,头发梳理整齐,显得很年轻。此后,我成了他的研究生。
那时,导师带学生不多,有的课就在导师家上。那时,社科院教授家里,多很狭仄。尽管如此...
11月14日晚黄金时间,NHK播放了一个长达50分钟的特集《中国环境商业市场竞争中的日本、韩国与中国》,其中讲述了几个内容。首先,中国环境市场商机巨大,谁获得中国这个市场,谁就能获得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第二,为了占领中国环境市场,韩国实行举国体制,不惜背水一战。第三,日本不但在中国环境市场方面已经落后于韩国,而且在不少环境技术方面,也已落后韩国。
看了这部片子,你能感觉其中贯穿一种情绪,即“日本焦虑”。今天,日本经济、技术面临韩国步步紧逼。同时,其与中国的关系却扑朔...
刘迪按:亚洲各国存在美国的钱整天见贬,如何让我们手中的美元债券变成亚洲发展动力?我们完全可以设立亚洲发展基金,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
11月27日清晨,日本参议院通过关于中日“撞船事件”等问题的仙谷由人官房长官问责议案,这一损害中日关系的事件,历经两个多月,仍然困扰日本政局,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日本政治家,力图维系或加强日美关系,绝非可以拿中日关系开刀。
本来,“撞船事件”仅是中日两国关系中...
刘迪按:此前索尼弃产随身听,这意味一个时代的终结,这20年来,全球化迅速发展,但日本企业却走了一条与全球化背道而驰是道路,追求一种技术孤高主义,与全球技术发展方向、市场渐行渐远。20年间,日本从未涌现世界闻名的跨国公司,而GDP也是20年徘徊不前。
日本作为技术大国,不论其基础技术或是应用技术,仍然具有强大实力与巨大潜力。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与全球化发展大潮隔离,精益求精独步追求技术完美,忽视低端乃至中端市场,最后酿成日本企业困守技术孤岛之内。
以手...
撞船事件引发中日关系严重对抗,应该从环境与控制两个角度来看。大环境是中国崛起之后必然面临与周边国家关系调整的问题,而从控制角度来看,以往的中日关系控制手段失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1949年后,中国利用阶级原理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冷冻装置”以封存中日冲突在国内造成的积怨。中国政府将发动对华战争责任归结到日本统治阶级。这种学说“冻结”了此前半个世纪日本给中国造成的创伤。
进入80年代之后,上述冷冻装置日渐失灵。其中有几个原因...
刘迪按:今天,很多留学国外的学子,在专攻问题上有些迷失。对多数人来说,留学有两种,一种是学有所有用的实学,而另外一种则是普遍教养。前者属于工学、医学、法学及各种实用技术,后者如文史等。至于那些留学经费充足、才华横溢的大家,则不在此例。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属于被动性留学,似乎出来本身就是目的,缺乏人生的战略设计。刘迪建议,这些人不妨选择一门“实学”学起,可以速成,不会浪费短暂的留学时光。
今天,中国人东渡日本留学的人日益增多,但是,到底为什么留学,在今天却成为一件难事。每当我问起他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