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新立

葛新立

丰田的研发能力比我们差吗


丰田的研发能力比我们差吗?

 

我向来视日系车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天敌。但是你必须尊重竞争对手,不能夜郎自大。胜过竞争对手的办法,一定要通过光明正大的综合实力而不是旁门左道的手段。

 

丰田召回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反而是,他们行动迅速。试想,如果我们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我们有技术能力迅速找到补救的技术措施吗?我们有资金能力进行召回吗?如果使用相同的技术标准,我们需要召回的项目会比丰田少吗?如此看来,我们没有进入美国市场倒是幸运的。

 

我们要做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能拔苗助长。

 

我曾大力鼓动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模仿日系车。那时也是无奈之举。试...

Read more

再见小虎队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青春、爱情和梦想。

小虎队,你好!

今天的你,是物是人非?还是痴心依旧?

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那首LOVE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追求梦想和真爱,永不放弃!近乎于幸福人生,是我的信念。

仅以此寥寥数语,纪念这特别的2010年情人节和大年初一。

 

Alilong于上海

 

Read more

中国汽车应该绑架中国经济


俄罗斯想要收购欧宝,我们大可以海阔天空地来谈一谈,而吉利收购沃尔沃,不到尘埃落定,还是不评判得好。现在据说尘埃落定了?这可是大家说的,姑且当作是真的,也简单评价一下。

 

人们最大的问号是吉利能否养得起沃尔沃?连福特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吉利能够做到?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吉利的制造系统能够将沃尔沃的成本降下来。

 

抛开此事件本身,我们先来看看一汽的奔腾和上汽的荣威,一个是依附于马自达平台,一个是收购了罗孚平台,实事求是地讲,他们的发展是比较稳健的,单一车型月销售均接近万辆,而且走出了低端的印象。问题在于,大家发现这个办法还不错,纷纷借用起合资伙伴的平台,走的大多是...

Read more

虚拟验证和物理验证简评


序:总是有些企业管理者,也包括研发经理们,对一些基本概念不是特别清楚。事实上,可能是对我们的研发经理们要求太高了。在国外,一般是各负其责,各人有个人的专业,而不需要全面了解。原因很简单,只要大项目经理或研发总经理知道就OK了。也就是说,你想知道完整的汽车研发过程,国外主机厂的总监们才知道得更清楚一点,并且有可能是几个总监的基本常识加在一起。而这些知识,常常不必也根本没有机会传授出来。那么,还有什么渠道能够学习到呢?这是我这些短评的动因。一般蜻蜓点水,重广度不重深度,关键环节重申一下。

 

汽车研发常常有一些评审节点,这个节点比较重要的就是虚拟验证和物理验证。而我们的经理人们,...

Read more

整车集成简评


说起新车研发,以前大家都觉得整车集成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往往也认为这是自主品牌与外资企业相差比较多的地方。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底盘调校外,可能大家也算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当年我们害怕整车集成出现问题,就把整车模具包给一家公司干,所有集成的工作都由一家做。这是主机厂严重缺乏整车集成能力的典型案例。

 

其实有个非常简短的对话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次国内一位工艺专家问一个老外,我恰好听到了。国内专家觉得对整车集成有点没有把握。那个老外谦虚地讲,他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他觉得,如果单个零部件都是好的,整车应该也是好的。一语中的。事实上,我们所担心的是,即使各个零部件都是好的,...

Read more

仰融造车靠谱


汽车业里的企业家,我欣赏的有几个,仰融算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未有改变。当年他跟市长较劲那事,我还是支持市长的,市长心里装的是百姓和天下,不仅仅是汽车,虽然“杀”一个仰融不足以救天下百姓甚至辽宁的百姓。别说仰融了,就是把郭台铭杀了,救得了百姓吗?“台”才真的该杀。当年我还因此做了些糊涂事,现在还在纳闷,他们有没有收到我的信,想想那时候的我多可爱呀,呵呵,真的是热血青年,一心想着凭着我这“天生我才”,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可结局终归是让人扼腕叹息。

 

如题,为什么说仰融造车靠谱呢?

 

1.业内的人都...

Read more

中国可以说“不”


我在写“天下汽车大势”系列文章时,就坚定地认为中国在汽车产业领域,已经可以说“不”了。这一点可能连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意识到了,而我们自己还处于模棱两可的认识当中,或者是有内外勾结的情形。如若不信,前段日子通用那么痛快地放弃上海通用1%的股份,就是一个极好的旁证。他们在用大政治思维打欧宝和萨博的牌时,忽然灵机一动,万一中国人也打这种牌,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岂不是汲汲可危?

 

以前说市场换技术?那么,现在拿市场在换什么呢?好象什么也换不到嘛。既然什么也换不到,还给他们市场干什么吗?是因为WTO的国民待遇吗?那我们在国外什么时候享受到这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