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潘正彦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人民币汇率还不具备全面市场博弈条件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反常态地急速贬值,引起了市场的多种猜测。尤其央行决定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一倍,这对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不断上升、跨境资本反向流动增加等到底会有多大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应谨慎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博弈。人民币升值内在动力持续下降和贬值预期形成之势,跨境资本的过度流动将迫使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同时,在人民币汇率尚不具备进入全面市场博弈的情况下,尤其必须注意风险的积累。

  众所周知,汇率虽然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本币的内在价值。人民币多年来的升值,人民币内在价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中国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Read more

稳增长平衡之道


 

稳增长就是既需要保持投资消费出口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依赖投资出口,也不能完全靠在消费身上。稳增长就是要保持投资消费进出口的平衡增长。

 

最新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似乎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这是否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心可以消除了?甚至,中国经济是否又走上上升的轨道?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仍然需要稳增长,经济运行仍然需要处于合理区间。

 

增长速度不应大起大落

 

中国经济吃尽了大起大落的苦头,过度追求中国经济高增长,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Read more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紧迫性增加


  4月,中外金融界发生的三件事值得我们进一步提高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紧迫性。一是4月9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惠誉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此举虽引发不少争议,但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二是4月15日世界黄金价格暴跌,在彻底动摇全球对黄金未来走势的看法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的担心不容回避;三是4月出现的“债券代持”风波有可能触发“共同的风险敞口”。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中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严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任务日益重要。

  引发系统...

Read more

日元持续大幅贬值已打开国际货币大战魔盒


  自日本央行在自民党安倍政府强硬推动下宣布将实施“可能无限量的购债计划”之后,不到三个月,日元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持续贬值都超过了20%,日本股市大幅度走高,三个月涨幅达33%。而看样子日元的贬值之路似还远远没有走完。显然,日元如果持续贬值,一场全球货币战势将难以避免,外汇市场也将跌宕不止,全球金融市场将因过多的廉价流动性而持续剧烈震荡,集聚新的全球金融风险。

  从日本经济的现状看,安倍政府已铁定了心要将日元贬值大潮持续到底。

  一方面,现在离所谓的2%的通胀目标还比较远,还需要日元持续贬值、不断贬值。看日本总务省公布的2012年日本平均核心消费...

Read more

中西部已然撑起了我国外贸新天地


  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显著加快,区域外贸增长出现了东部有所放缓、中西部增长强劲的新格局。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不仅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动力,而且还将成为中国外贸的新增长点。

  就在中国外贸遭遇全球经济寒流而出现进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之时,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却逆势增长,我国外贸发展格局在面对空前艰巨的考验中正逐步改善,这是2012年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

  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12年比上年增长6.2%,同比2011年进出口增速回落达16.3个百分点。虽然从全年进程看,进出口增速呈现...

Read more

最大力度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虽然这样的表述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调基本一致,但在2012年中国经济处于探底企稳,2013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仍然是最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是比较有效的政策配合。特别是,2013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功能和作用上将更加明显。

  一方面,在当前外需仍然难以全面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Read more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50是个重要分水岭,50以下反映实体经济处于萎缩态势。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PMI指数继续下降到50%以下,且降幅并没有收敛。而8月汇丰PMI预览值向下达到47.8,创9个月新低,比7月低了1.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制造业PMI数据比较偏重于大中型实体经济,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比较偏向于中小企业。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两者“不一致”。现在两者出现了一致的指向,都在50以下,其预示的宏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走向非常严峻: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均处于明显的...

Read more

打破银行垄断关键要深化综合金融改革


   打破银行垄断已成为一种共识,这可能是中国银行业加入WTO后面临的最大挑战。银行业一次更大规模、战略性的改革似已不可避免,但只有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金融改革,才能真正打破银行垄断。

 
  最近,关于银行业垄断问题的讨论已经从舆论、理论界扩展到官方,并落实到实际政策措施上。3月末,国务院批准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目前,打破银行垄断,中央政府也已统一思想。这可能是中国银行业自加入WTO后面临的最大挑战。银行业一次更大规模、战略性的改革似已不可避免。笔者认为,只有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金融改革,才能真正地打破银行垄断。
 
 ...

Read more

流动性紧张昭示存准率下调迫切性


  当前银行系统及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依然未改,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显着。同时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高位,其下调的负面影响有限,这昭示了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的较大空间与客观的需要。

  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讲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但要看具体的流动性状况而言,其调整不表明货币政策的松紧。不过,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存在再次下调的客观需求及其可能性,这是笔者更关心的核心问题。

  从上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月18日)的动因分析,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的严重短缺。今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当月M2同比增长12.4%,创下多年来新低;3年来新增人民币贷款首...

Read more

日本结束出口超级大国时代的三点警示


  据日本财务省日前发布的最新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贸易逆差首次单月超过1万亿日元。作为出口超级大国,日本在2011年其实已出现贸易逆差2.49万亿日元(约合2030亿元人民币),这是日本自1980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日本30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对同样是出口超级大国的中国而言,具有明显的警示作用。

  警示之一:任何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出口大国的国家,都必须面对一国经济环境的较大变化,即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对其进出口尤其是对出口增长有重大影响。

  2011年日本之所以会出现贸易逆差,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等国际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日本等全球出口大国贸易发展负面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