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勉振

长期致力于摩托车产业观察及营销实务的探索,为多家财经媒体特约撰稿,用独特的视野审视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

高成本时代来临 摩企如何重塑“生态平衡”(一)


争执不断的专利纠纷和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使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国际化之路险阻重重,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升值、政府监管部门管理的日趋加严……所有的一切都使中国摩托车制造这艘巨轮“吃”水越来越深。单纯依靠仿制、价格战等可以被简单复制的优势行走天下的时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

    面临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国摩托车企业最需要考虑的是重新理解所处的竞争环境,选择主动变革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战略、资源、地域、技术等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寻求自身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够彻底摆脱危机,获得长久的...

Read more

从大长江看摩托车产业的品质关怀


摩托车产业近几年面临了多变的环境。各个企业面临空前的经营压力,都在寻找突围之路,产业升级,概念营销,终端形象革命的呼声不断,造成高度竞争的经营环境与相互挤压推拉的混乱局面。在很多企业象气球一样自我膨胀,力图从更高的角度寻找发展机会,却忽视了对自身品质的提升。最简单也许是最有效的,产品和企业品质也许才是最直接的感知。

  以往人们提起摩托车,首先映入脑海里的无非是嘉陵、建设、轻骑等几个品牌,如今大长江后来居上,发展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中的一面旗帜,无人望其项背,如果我们将视线往前推进十多年也许会发现,大长江也只是几十个人的小车间,与它一起成长的还有很多民营的摩托车企业,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

Read more

战略出口:立身必先立信


战略出口:立身必先立信
徐勉振|boraid|59
——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段保民谈美国摩托车市场产品情况
徐勉振|boraid|59
曾经,中国摩托车制造业在国际上是低质的代名词,正是这种对品牌和技术要求比较宽松的消费环境,为很多企业的成长赢得宝贵的时间和养料,而这些都已经成为美好的记忆。近日,由于对出口美国的中国摩托车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原因,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再度对中国出口摩托车发出警告。
徐勉振|boraid|59
在经过长期国内市场蓄力后,走向国际成为所有企业不可规避的现实。市场没有借口,与跨国巨鳄同台竞争的时候,真刀真枪的较...

Read more

48 cc市场生存调查


四月的摩托车市场一片繁忙,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让市场呈现久违的红火。

在笔者帮助一个企业做市场推广的时候,被一个神秘电话打断思路。“喂,是徐先生吗?我向你们反映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宝鸡市场出现了很多仿冒48cc的摩托车,价格与普通电动车差不多,对我们的摩托车销售冲击很大,将近占到当地销售市场20%的份额,如果管理部门再不管的话,我们经营摩托车的合法商家只有关门了,希望贵刊帮助我们呼吁一下。”

由于对48cc在市场上的情况时有耳闻,我立刻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手头的工作简单地向同事交代一下,立刻收拾东西,奔赴宝鸡进行实地调查。

戏剧性的起因

为了保证调查的独...

Read more

MOTOGP,世界狂欢在中国能否继续激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拓展海外市场是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如果不能参与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国摩托车产业无疑将失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最佳“跳板”。所以,MOTOGP对中国摩托车企业树立国际品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本以为中国摩托车产业在出口热潮的席卷下,MOTOGP,作为世界了解中国摩托车产业的窗口,没有不火起来的理由,但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5月的上海国际车场,在本应中国企业尽情表演的地方,出奇地冷清。

  在杜卡迪车队车手斯通纳捧起冠军奖杯的那刻起,MOTOGP上海站的角逐尘埃落定。重新咀嚼赛场上的精彩时,不由让人感觉几...

Read more

渠道,摩企困境的终结者?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句话已经成为摩托车行业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分销市场的蓬勃发展,通路结构变化非常大,通路成员间的关系变得充满火药味。企业如何掌控行销通路,经销商如何在经营产品品牌的过程中最大化地提升自身价值,就成为厂商竞争优势的决胜关键。

发掘渠道价值

渠道是一个产品的战场,如果产品失去了渠道,就相当于失去了作战的资格。所以,任何一个新产品首先面临的就是渠道因素。而老产品的再创业同样也面临着渠道改革的因素。

在中国摩托车市场日趋成熟、产品日趋同质化、消费者购买更加理性化的今天,品牌提升、寻找销售通路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摩托车行业内竞争的聚焦点。而摩托车企业如...

Read more

摩业出口光环下的忧虑


摩业出口光环下的忧虑

/ 徐勉振

2006年摩托车出口增长形势真让人疯狂,对行业贡献一举超过国内消费,成为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面对压抑的国内市场,很多摩托车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掘金,悲凉中充满起初创业时的豪壮。但是有些人感觉这样的好消息来的有些太突然。建设集团总经理陈永强指出:盲目的出口,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将很难回来,如果单纯为利润出口,将来在国际市场受挫,回来国内也已经没有你的位置。

据统计,去年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出口摩托车640.35万辆,同比增长41.11%,累计创汇25.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35%。摩托车出口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71%,拉动行业增长10...

Read more

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一)


“现在摩托车市场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很多做了十几年的经销商经常发出这样的慨叹。很多人抱有这样的心态:单纯做产品推广,市场消费力越来越弱;做品牌宣传,投入风险太大,而且费用太高,用自己辛苦赚下来的钱再冒风险,很多人不愿意,再说未来的市场谁也看不到,及使品牌做起来了,将来如果与企业的合作不满意分手后,自己现在的投入也有打水漂的危险,与其冒险,还不如在现在的“温水”中将就度日,即使将来市场真的不行了,死的又不是自己一个,车到山头必有路,到时候再说。

摩托车经销商生存的七种状态

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以后要靠什么来赢利,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

Read more

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二)


摩商生存的破冰攻势

市场气候的突变,让中国摩托车市场(尤其是今年)出奇地冷清。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曾经让所有行业眼红的黄金产业遭遇这样的滑铁卢之变?是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还是曾经的经营模式已经再难捕获宝贵的商机,这些让每一位业内人士陷入深思。

摩托车行业利润的命门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迷惘的围城?原本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支撑摩托车行业走到如今,市场让人们对摩托车经营中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出逃者有之,资本转移者有之,摩托车,真的已经无药可救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原有的思想日见苍白的时候,我们也要因时蜕变,寻找继续前进的理由。

精选品类,细化步骤

消费需求的多元...

Read more

后合资时代游走的中国制造!


后合资时代游走的中国制造!

——在中国摩托车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思考

撰文/徐勉振

我国摩托车行业已经从当初的仿制阶段到了现在的自主创新阶段,马上还要进入全球化阶段。以前依靠资源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阶段正在成为过去,将来竞争力将集中表现在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独特优势上,整个行业进入转型期。摩托车行业如何应对市场日益激烈的挑战?合资企业能否逃脱被收购或兼并的悲剧?在边缘状态的它们又该如何继续生存?这些都成为我国摩托车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危机重重

现在中国很多所谓摩企名牌,为何总是在与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企业竞争过程中无法占优势?一样的生产线,一样的配件企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