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一:辛苦等于快乐
小王是第一个毕业离校的,他是一个非典型“毕业等于失业派”,毕业的最后几天与分配的单位说了88,回家看望了一下父母,独自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当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够干什么,管他呢,北京的机会毕竟多个地方啊。毕业2年,对于自己的工作,小王说,毕业时候失业的选择并不后悔,虽然没有了读书的简单和放松,虽然如同早上起床眼睛睁开2年的路就这样走过来了,虽然可以用辛苦来形容,但是我很快乐,我很欢喜,一路走来每天晚上都不失眠。谈到第一份工作,小王仍然坚持毕业后来京在人才市场谋的差使才是。那是一份咨询公司部门主管职位,所谓主管就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既是官,又是兵,公司不是很大,盈利能力不错待遇,超过了丢的那个或者大学生平均水平。“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连北京的路都不熟悉,上班坐车要1小时,开发新事业是何等艰难!”随着事业的发展,2个人,10个人,半年时间,部门发展到了20人,面对完全竞争的市场,毕业半年的职场新人来讲,辛苦岂能用言语表达。一路走来,小王只是说,离开公司我没有遗憾,至少我创造了100万的价值,与公司共同成长。辛苦等于快乐,我珍惜我的选择和努力,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那么的紧迫,今天我睁开眼睛过去了2年,明天呢,又是2年,人生能有几个2年,年轻能有几个2年?
个案二:工作是学习的延伸
毫无疑问学习是要交学费的,而且越来越贵。今天的大学教育,不再是雕琢精品,而是变成了生产大路货,试问能学到什么?2004年统计,70%的大学生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公主,60%的大学生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80%的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职业习惯。社会很浮躁,商业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市场竞争不会有减弱的一天,成本控制总是最有效的,待业的人有的是,聘用大学生等于增加成本,培养新人是投入还有流失的风险。我该怎么办,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四处碰壁,听到最多的话没有什么新意:有什么资源,有什么客户。我哪有啊?小吴无奈的眨眼。后来选择了友邦保险业务员的职位,一份事实上零底薪的工作,不过友邦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国际化的工作模式,还是让人受益匪浅。刚开始的2个月,只有一个单子,还是主任照顾给的,收入为负增长,想到寒窗十载,也很苦恼郁闷,每当失望在脑海盘旋时,我告诉自己,年轻意味着磨炼,就当作学习的延伸吧,学习还要缴费,况且这是免费的知识大餐啊。
个案三:跳槽、跳槽、跳槽
在江苏珠宝经营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流传,一个年轻人带着一帮老学究,10个月让公司销售额由80万窜到了800万,整整10倍。这个人就是毕业于天津大学的双学士小张。毕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雄心壮志,江浙是商业的天堂,毕竟双学士等同于硕士,也比硕士学的广,要价也更灵活,是具备竞争力。但是去了才知道,差距太大了,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了。怎么办?小张为自己做了决定,一年的时间换了10份工作,最长的一份工作也不到3个月。今天拿着总经理助理的聘书,小张说,我是用跳槽积累的经验厚积博发。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人才大战,有人说北京这样的大都会最不缺乏的是人才。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你将完整意义承担公民义务,担子很重,没有人分担,未来如同宇宙一样不可预知,你必须走下去。善待第一份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也许那是痛苦的分娩,而开始则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