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子上跳舞”


原载《新地产》2006年9月号
 

埃德蒙·N·培根(Edmund N.Bacon)是美国老一辈的城市设计大师,在他的名著《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中写道:“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 但是,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这里的“北京”并不是指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的城市,而是已经被我们“日新月异”的建设肢解、破坏、淹没了的那个元、明、清时代的古城。

六年前,因为事业发展的关系,举家从南方深圳移居京城。我太太年轻的时候到过北京,和大部分游客一样,行程无非是游历一番故宫、天坛、颐和园,爬一次八达岭长城,头脑中一直存着的是这个古老城市伟大而美好的意象。而来到这个经过十多年现代化建设的大都市安家落户,工作、生活在其中的时候,她才惊讶地发现:“北京原来这么土啊!”

我可能是之前因公多次来京,所以没有这种骤然的对比,但是看着北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建筑群,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精英荟萃的首都,为什么造出来的大多是如此平庸、甚至丑陋的建筑?当时也激起了一种现在看来有点“天真”的豪气:如果是我能够参与并影响决策的项目,一定使其成为世人赞赏的精品佳作!

机会倒是很快就来了。2002年,一家开发商请我们为他们在亚运村的一个新项目做全案策划。这应该是思源在北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案”,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还没有开始接触设计单位就和我们先签了顾问合同,这在业内是非常少见的。这一切得益于开发商总经理是清华毕业的科班,并且有在北美生活的阅历。双方一拍即合的是都有“雄心”要在亚奥地区做出好的“作品”,到2008年能对得起“全世界的目光”。

这个住宅项目占地不到两万平米,容积率却高达4以上。要有好的作品,当然要请好的设计师。首先聘请的设计单位是曾经设计北京国贸的一家新加坡事务所。当开始设计沟通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在高容积率的情况下,还有严格的建筑高度限制,周围都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与本项目有构成严重日照遮挡的问题,等等。可能是受到我们在市场定位沟通中想做一个“好项目”的情绪感染,这位外籍设计师欣然接受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几个星期后,初步概念性设计方案出来了。当图纸在我们面前展现时,大家都“眼前一亮”:七栋挺拔、秀丽的建筑,偏着西侧由南向北呈弧形排列,每栋建筑都向东南旋转25度,一层两户,每户两百多平米并三面采光……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设计,是一个可以给市场以及发展商带来价值最大化的方案。

但是兴奋没能持续几天,方案上报规划部门之后被否决了。理由是没有“严格”按照控规条件(比如消防通道要求413米,没有达到上限 13米),规划形态比较“特殊”(既然是创新,当然就与众不同)。在经过几番申述之后,规划部门答复说,你们如果要坚持这个方案,那就组织专家论证会。发展商一听这话心就凉了半截,心想这专家们都这么忙,什么时候能凑在一起开会都不知道,耽误时间不说,要指望这些本土专家集体同意来抢他们“饭碗”的外籍设计师“有问题”的方案,无疑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最后,梦想服从了现实,忍痛放弃了大家几个月的辛勤成果,接受了规划部门推荐的一家本地设计公司,“严格”执行了控规条件,出了一个毫不“特殊”的方案:前面两个塔楼,后面是一排伸出两个长长“耳朵”的“板连塔”。这个毫无创意的平庸设计,报上去后立即得到了顺利的批复。

正是这个经历让我感悟到,在北京进行房地产的项目开发,就如同“在桌子上跳舞”:为了赢得竞争,为了提升价值,为了吸引“眼球”,你必须“跳舞”,但是各方面的限制,尤其是规划部门的官僚与平庸,使你的施展空间非常小,舞台只有桌面这么大!

后来,在一次业内的研讨会上,我正拿着这个案例在发牢骚,一位资深的专家就说了:这算什么大事儿啊?当年李嘉诚的东方广场,原报批的方案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后来照样高度砍掉三分之二,一个单体被切成了八、九块,建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即使你是全球华人首富,照样无法在北京实现什么伟大的建筑梦想。还拿跳舞来说,就算你是世界级的芭蕾舞剧团,我也拿张桌子让你在上面跳,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展示你真实的价值和全面的风采。

虽然舞台只有桌面这么大,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你还必须“舞蹈”。

再说那个亚运村的项目,最终取得了当时最好的市场表现(在正式入住前全部售罄,达到并超越了发展上的开发利润目标),这得益于我们和开发商之后所作的一系列的动作:再请德国设计师重新设计了建筑的外立面,用外灰、内红对比的德式现代风格来满足中产阶层的品位需求,全部用花岗石来做外墙材料以次提升项目的高档品质,请美国的室内设计师做精装设计等等。

这几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一路上扬,但基本上还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每个项目都在自己的“桌面”上面对竞争。容积率拆分、突破层高、住宅转办公、小独栋、错层、从“蒙太奇”小户型到叠拼准别墅,这些五花八门的“发明”,应该说都是不同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桌子上的舞蹈”。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桌子上跳舞,也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能够有效地克服项目各种限制,赢得竞争优势。

目前国家限制户型的调控政策,让原来的“桌面”变得更小,有些项目简直可以说是“走钢丝”了。你的企业项目不仅要站稳确保不摔下去,还要学会生存下去并赢得未来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