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楼市离我们有多远?


和谐楼市离我们有多远?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着这样一个词: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楼市的和谐是诸多环节中的关键一环。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概念,这是用和谐概念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积极发展,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在面对我们的生活成本节节高涨的现实,和谐社会中该有怎样的一个和谐楼市

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趋势的发展密不可分。房地产业能否和谐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无疑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尤其是几年来的跳跃式发展,使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愈加明晰。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现实,尽管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房地产业不和谐之处依然很多,如:产品质量、暴利黑幕、企业信誉、物业管理等问题构成了行业的不和谐因素。另外,地产行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如何相协调发展,产品的地域风格与特色如何相融相称,等等,也需要认真对待、深入思考。

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和谐吗?

政府的欲说还休

有人说,房价实际就是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结果,所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制肘与平衡。房价高了客观的讲,是多方面因素发力的结果。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强城市建设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土地。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来源,目前全国累计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已超过6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全国大约有一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另外土地的闲置状况也非常严重,房地产无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形成矛盾,房地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挑战。

开发商的欲擒故纵

土地市场的规范运作是住宅产业、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石。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从源头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开发商在招拍挂透明制度下取得的土地,往往是“血拼”的结果,实力的象征。加上水涨船高的建材,口子越收越紧的信贷政策,房价想不高都难。市场上往往形成的局面是房子好销了就提价,房子难卖了就猛做广告,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无形中的持币观望与开发商形成对峙。在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里,没有人更能体会到“银根”紧缩的痛苦。开发商甚至会对项目使出“跳水”招。对开发商而言,消费者即能载舟,亦能覆舟。

消费者的无奈之举

几千年形成的居所概念,能超越经济的最大限度,为了有个定所,不惜借贷带给生活的窘迫。买房前希望越低越好,买房后希望越高越好,这种矛盾的心理和现实的需求之间,永远无法找到一种平衡。楼市的轰然倒塌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利,包括那些无房的人。

中低价房是住宅消费的主导,这是国情、民情所决定的。各国的住房建设在市场配置同时必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弱势群体基本居住要求。政府可以建立住房保障基金,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从各种渠道、调动各种财政资源,来增加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建设的投资,扩大廉租屋和经济适用房的比例;通过税收减免和低息等优惠措施来提高困难家庭改善住房的能力;尽量增加居民实物动迁的比例,多造些价格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中低价房,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安居乐业”。

看来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能否形成和谐,主要还在于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政府可根据经济、社会、人口、产业发展状况(而不是根据“政绩”)适时适量推出土地供应,做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土地的供应结构,尤其是要保证中低价社会保障住房用地。地产开发要达到家居和谐的真正境界,必须是消费者有这方面的要求、房地产开发商看到市场的需要来开发适合的项目,同时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方能实现。

和谐楼市的亮点在哪?

对国内外楼市投资投机客(二套以上)必须采取相当限制政策,包括信贷(提高首付、缩短年限)、税收(增加契税、征收增值税)、升息(改变人民币负利率,当前要提高国内外币存贷利率和房贷利率、防止外资套利)及严厉打击中介哄抬房价、乱收费等政策。同时推行自住房(应优惠利率和契税)和投资房的差别政策。

无论是房地产内部的人居设计、商业地产、社区构建,还是房地产所延伸出的社会关系、文化态度的变迁,都直指房地产业问题关键。
  过去房地产都是以产品来树立品牌,企业也应该树立品牌,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和文化去设计产品来满足他,或是引导他。大凡企业做大做强要么做企业的品牌要么就是打造产品的品牌。人们常言地产说白了还是在卖房子,还是做钢筋水泥。其实并不是这样,人是需要精神的。云山诗意寻找的是一种和谐的主题、东方文化特有的意境。所谓和谐人居,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吃什么和用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甜甜蜜蜜一家人。云山诗意,闲云野鹤,打造的就是这样一种健康、舒适、恬静的生活概念。

这样的和谐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理想的美,是对人身充满人文关怀。和谐的完美思想是和谐社区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和谐楼市的路还有多长?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业建设风格,国内有两种极端:要么是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人满为患;要么就在荒地郊野,非常落后的地方。因而就形成这样的局面:一边面临缺乏开发用地的瓶颈,另一边则是大面积的山水没有合理利用。这两年国家开始控制土地的资源,这种调控是让国内的地产由无序到有序的一个进步。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在用地开发方面的思路。国外的区域规划非常注重突出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特色景区作为一个区域最有价值的地域景观标志,作为城市的观光区、市民的休闲区、高尚的物业区,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个区域的认知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政府在做规划及开发商在建房的时候,应该努力达到这三种效应的共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是一种理想的和谐。

无论是在观念方面,还是在社会结构层面,“和谐相处”本身就包含着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群体利益的承认和宽容,这就是“和”而不同、“和”而存异。“和谐社会”也是有矛盾、有冲突、有差异的。房地产业的和谐发展,所涉及到政策非常重要。和谐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就是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前提。

近一段时期以来,热点楼市地区的火爆有所降温。政府的调控政策已经初步实现了打击投机购房、压制盲目投资的目的。在这个“非常时期”,开发商不要妄自菲薄,要抓住这个时机,练好内功,开发商要多想想销售不畅的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毕竟楼市投机行为不是主旋律。

任何区域的楼市都会经历政策的洗礼和规范。不能简单认为风平浪静就是和谐。回归理性的楼市是构建“和谐楼市”的有利条件。要让房价保持在合理的位置,充分满足自住购房者的需求,才能保持楼市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理由相信,这一天离我们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