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奇缺成为制约浙江房地产发展的瓶颈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人才的流动已逐步向全国化、全球化发展。正如人们常说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时下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城市人才流向国际;欠发达流向中等发达城市,中等发达流向发达城市,发达城市人才又流向国外的现象已无足为奇。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确实如此,看近年来的人才市场的火爆程度,足以证明这一点。经历了十余年发展的浙江房地产业,它的人才储备又如何呢?

人才是制胜的“法宝”,是制胜的“武器”。在房地产业逐步走向竞争时代,除了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外,人才成了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浙江大学房地产专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设立的,自开办以来,共培养了4届大学生。据悉,浙大房地产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分配时成了各家房地产公司竟相争夺的香饽饽,他们一般经过四、五年的实践操作后,都提升为企业的骨干层。

房地产作为专业性较强、专业范围广的行业,一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往往要需要经过数年的磨练,才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加上房地产业作为新兴行业,本身具有房地产专业知识的人就不多,随行业发展,人才稀缺尤为严重。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开发商在项目运作

过程中,往往是资金到位了,但具体操作者找不到。商场如战场,找不到人才,就意味着商战的失败。

目前杭州有些开发企业以每年“两大数小”的招聘会,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企业业务拓展了还是人员流动了?据了解,大部分企业是因业务发展迅猛,导致人才需求剧增,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为减少成本支出,往往不愿花费财力、精力、时间培

养新手,而是在项目运作前引进有经验的“通才”。俗话说养兵十年,用兵一时,对于人才的投入则更需感情的投入,方能散发出潜在的“能量”。房地产行业由于本身的属性,某些中小型开发企业在人才配制上可随其项目的进展程度,随时“留放”人才,使一些专业型人员。在项目运作完毕时回流到市场,从而导致房地产人才市场日趋火暴的原因之一。其次,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改制过程,使很多高层员工难以适应,影响了其主动性与积极性,致使人才流失。同样对优秀人才的频繁跳槽和多家公司兼职,也影响了房地产业的人才供求。

据杭州一家猎头公司总经理李小平先生介绍说,杭州市房地产中高级人才明显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作为猎捕房地产中高级人才的专门机构,目前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人才的储备不足。就浙江省房地产公司整体来看,人才水平良莠不齐。

有实验表明,一个企业如在一年之中没有相应比例的人才介入,将导致员工惰性将上升滋生,工作效率降低;同样,人才流动过快也将导致企业停滞不前,不仅工作衔接出现问题,使企业效益遭受潜在的损失,最关键的是给了竞争对手一个喘息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为此,有专家提出,企业每年以8-20%的人才流动为宜。适度的“换血”增加了工作压力,极大限度地刺激员工对工作积极性,不仅提高员工的“免疫力”,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