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到位的购房消费,谁为你买单
单玲丽近年来,在楼市中确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存在“求高不求低”、“求大不求小”的心理,也曾出现高价房反而脱销的情况,同时开发商为求利润最大化,定位普遍较高,导致市场供应呈现“倒三角”现象,这显然是市场的不成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值得深思。
其实,在实行福利分房时期,对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能在退休前分得一套60方左右的房子就羡慕不已,成家时与父母挤住一堂是常有的事,但目前在杭州购买150方左右的消费人群中不乏是刚大学毕业才工作或为结婚而配置的年轻人。虽说杭州城区人均GDP达6000美元,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位的香港(2001年的人均GDP已达24000余美元)相比较,其普通工薪家庭仍以70-100方的住房为多;再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虽说经济在全球遥遥领先,但几代居住在廉租房的现象仍较普遍。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社会经济仍不发达,房地产业还不成熟,故在建房、购房的问题上不宜过多的以国外发达国家富人区居住标准作为“参照物”,更应从现实出发,考虑实际需求;众所周知,国内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更为金贵,住豪宅的人群定是少之又少。所以,买房人需要一颗平常心,凡是还是量力而行外,开发商更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多建一些小户型的,总价控制在70-80万左右的商品房,不要动辄就是几百万元一套或者几百平方米一套。
“用明天的钱,今天的享受”的消费观念,大幅地吞噬并影响着新一代年轻购房者,但是按揭贷款买房不能一味地追求“超前”,还应考虑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承受度和稳定性。笔者曾在采访浙联律师事务所戴和平先生时,他说,在杭州有关抵押贷款购房的案例中,不少是因工作变动或企业效益下降致使无力还贷,结果最终银行成了最大的“买单者”。由此,买房须理性,贷款买房更须理性,建议每月还款额以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为佳。
买房以适度超前为宜。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产品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想昨天还在为买一台品牌电视机漏夜排队,现在却已是挑挑拣拣,讨价还价,房产品必将如此。当然,过于保守同样不可取。房产品是大消费品,又是耐消费品,而买房本身就是为了享受房子给人们带来的舒适,不希望入住没多久就被淘汰,加上装修和搬迁的费用,固然是得不尚失。
买房应渐进式消费,也称“阶梯式”消费。现在政府部门提出了房屋分级供应体系,即富裕户住商品房,工薪阶层住经济适用房,贫困户住廉租房,所以,消费者也应调整消费结构,应随个人的发展和需求,逐渐改善居住环境。住房形式可先由廉租房或二手房,逐步向经济适用房、市中心房、郊区房转变。
近日听闻在广州出现了60万以下的小户型火爆,尤以天河北板块的楼盘打得最响。想广州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大关,为何天文苑、龙口花苑二期希尔顿阳光、中怡城市花苑和耀星华庭所推出的小户型能得到消费者的追捧?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虽差异较大,但其贫富存在的形式却有类似之处。为此,有业内专家提出,60方以下的小户型住宅不作为一个城市的主流户型,但有20%左右的潜在消费者会考虑购买,一般以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白领或低收入家庭为多。他们由于积蓄有限,往往会考虑租用或购买小面积的住宅单位作为过渡居所,待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再小屋换大屋。这种渐进式的消费形式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逐渐成为购房人群中的主要消费形式,它不仅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还减少了银行的投资风险,还盘活了二手房市场,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