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6,初稿
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开发比例是40%,超过40%就会给江河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
目前黄河水资源利用已超过60%,海河超过98%,生态状态非常糟糕。那么长江呢?尽管长江的水资源丰富,但长江的水资源开发及其开发程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任何讨论长江的论题,其主题必须首先是保护,其次才是发展。任何有关长江流域的发展,都必须首先给生态留出余地。
确实,长江的生态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了!来看看长江的河床,来瞧瞧作为长江最重要的支流的嘉陵江。从磁器口看过去,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沙滩裸露,生态非常脆弱,水也就好象马上要断流了一样,而另一面,人们还在沙滩上狂歌劲舞,丝毫不觉得危险已在近邻。
自06年夏秋重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高温炎热、干旱无雨之后,07年开春以来又持续了几个月的春旱,本是梅雨季节的天气居然像六月份的夏天一样。在我的家乡——赣西南一带,今年开春以来也一直干旱少雨,眼看就要到了春种插秧的时候,可田地里没有水。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我已经将近有十四、五年时间没在家乡度过春天了,但我清晰记得我小时侯,这个季节几乎每天都是春雨绵绵的:雨不大,像丝线一样飘落,池塘里、小山沟,到处都是水;池塘岸边,桃李芬芳,绿草郁郁葱葱,鸭鹅在池塘里愉快地欢腾;农家儿女一个个戴着斗笠、穿着雨衣在田地里劳作着。其实,在不少唐诗宋词里都有对江南地区春雨春光、春耕春种的精致描述与赞颂。可现在,可能那样的场景再也一去不复返了。看来,气温上升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对中国来说,干旱再也不是北方和西北方的专利了。
不过对于山城重庆来说,还有一个让普通百姓始终迷惑不解的问题,那就是,面对重庆极为异常的、持续不断的高温干旱,许多人都在问,长江三峡工程对气候、对生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恐怕没人回答得出来。
依笔者非专业的看法,中国迫切需要改变水利工作的思路了;任何以牺牲生态代价所作水力资源开发,或者任何未经充分论证就上马的水利工程,都要遭到自然界疯狂的报复,都是在自取灭亡。科学发展观涵盖了江河、山川、湖泊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要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无论人类怎样有智慧,但也改变不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要受自然约束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