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国内投资者的信心越来越充分的原因,不完全是由于主张自主投资和锁定绩优股的人越来越多,也部分地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我关于当前入市资金增长远远超过股票扩容速度以及绩差股不跌、绩优股不涨的观点。在近期的新浪网友评论当中,我发现主张扩容提速和反对恶炒绩差股的观点日渐增多。我毫不怀疑这些都是国内投资者趋向成熟的表现。
在很大程度上,扩容能否提速和针对绩差公司的监管能否强化是决定国内股市能否持续维持牛市格局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么,在流动性过剩日益严重并由此导致入市资金有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相应的股票扩容提速真的可以在10月份之前甚至在年底之前实现吗?
对此,我毫不乐观。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近年来国内企业股票上市工作一直受到以限制投资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企业在股票上市之前通常会承诺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就是扩大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无疑是全社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渠道。否则,上市公司受托人凭什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呢?但相比之下,金融企业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是用来充实资本金,而不是或主要不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至少管理层可能是这样看的,于是就有了近年来以促进金融企业改革为重点的股票上市政策。
但是,国内金融企业以往的会计报表极不理想,公司治理状况更加不尽如人意,以至于改制上市工作难度极大,以至于在股票需求激增的同时无法实现股票供给或扩容的相应提速。这应当是有目共睹的现象。
于是,要想实现股票扩容提速,必须首先改变原有的股票上市政策,即在继续鼓励金融企业上市的同时对更多非金融类企业开放IPO,甚至将事前核准制改为事前备案制,同时强化事后监管,重在将不合规的上市公司及时淘汰出局,特别是无情打击造假骗取上市资格的行为。
但是,正像央行目前的行为尚不够独立以至于货币政策尚不够独立的情形一样,证监会也需要在股票上市工作中继续贯彻以限制投资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于是,最终的问题是该等宏观调控政策能否及时出现重大改变。这显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举动。对此,我已在以往的文章中做过一些讨论。
实际上,即使是上市银行,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当前银行排队现象越来越严重并引起大众强烈不满的根本原因,就是零售网点建设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进城。银行客户快速增长,交易量突飞猛进,网点不扩容,人手不增加,客户如何不排队。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加担心针对绩差股的恶意炒作是不是会蔓延下去。至于针对绩差公司的监管能否强化,此项工作涉及多个层面,有待深入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扩容能否提速和针对绩差公司的监管能否强化是决定国内股市能否持续维持牛市格局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么,在流动性过剩日益严重并由此导致入市资金有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相应的股票扩容提速真的可以在10月份之前甚至在年底之前实现吗?
对此,我毫不乐观。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近年来国内企业股票上市工作一直受到以限制投资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企业在股票上市之前通常会承诺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就是扩大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无疑是全社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渠道。否则,上市公司受托人凭什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呢?但相比之下,金融企业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是用来充实资本金,而不是或主要不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至少管理层可能是这样看的,于是就有了近年来以促进金融企业改革为重点的股票上市政策。
但是,国内金融企业以往的会计报表极不理想,公司治理状况更加不尽如人意,以至于改制上市工作难度极大,以至于在股票需求激增的同时无法实现股票供给或扩容的相应提速。这应当是有目共睹的现象。
于是,要想实现股票扩容提速,必须首先改变原有的股票上市政策,即在继续鼓励金融企业上市的同时对更多非金融类企业开放IPO,甚至将事前核准制改为事前备案制,同时强化事后监管,重在将不合规的上市公司及时淘汰出局,特别是无情打击造假骗取上市资格的行为。
但是,正像央行目前的行为尚不够独立以至于货币政策尚不够独立的情形一样,证监会也需要在股票上市工作中继续贯彻以限制投资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于是,最终的问题是该等宏观调控政策能否及时出现重大改变。这显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举动。对此,我已在以往的文章中做过一些讨论。
实际上,即使是上市银行,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当前银行排队现象越来越严重并引起大众强烈不满的根本原因,就是零售网点建设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进城。银行客户快速增长,交易量突飞猛进,网点不扩容,人手不增加,客户如何不排队。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加担心针对绩差股的恶意炒作是不是会蔓延下去。至于针对绩差公司的监管能否强化,此项工作涉及多个层面,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