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
————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答《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北电视台、《燕赵晚报》记者问
“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把它作为经济领域里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能动性的特殊力量,当作一个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解决现在土地和发展之间的这一对矛盾”
记 者:杨总,现在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属于过热状态,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什么状态?房地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经济状态对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影响?
杨 总: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是全民努力的结果,是全体劳动者的血汗积累,十六、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中央政府功不可没。如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我国的经济状态现在主要矛盾不是过热,有三大理由:第一,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我国现在还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比如说就业,政府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将近16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大量的农民工,目前大约有1.8亿农民已经脱离土地,到了城市里,其中有在建筑工地上,也有在其他行业领域里。总的来说,就业压力很大,如果没有相对高速的经济发展,失业率将继续扩大,这是一个通则,不需要任何解释。当然,就业还不仅仅涉及到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方面,如果说经济减速,将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失业率会继续增加。失业率扩大了之后,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的稳定和谐根本办不到,人们不能各得其所。当然你说全社会所有人都有岗位,这在任何社会永远不可能,但是这个比例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应该使多数人能够各得其所。这些城市流动人口通过住房稳定下来,将对社会稳定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也惟有如此,才能大幅地降低犯罪,才能确保劳动力成为发展的资产,而不是负担。
第二,我国已经加入国际经济循环,我们不能光出口,还要有进口。如果我们没有足量的产品,没有足量的经济增长,我们就不能支持出口;如果没有足量经济增长,我们又不能支持进口;没有足量的出口,也不能支持足量的进口,贸易逆差扩大之后,就要受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和堵截。还不仅如此,我们改革开放30年,尽管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积累了一些社会财富,但是我们国家的底子太薄。改革开放之前,国家经济近乎崩溃边缘,人们到了没饭可吃的程度,尽管30年积累了很多社会财富,但是仍然是个底子很薄的国家,我们仍然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靠后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保持足量的经济增长,国民财富就不可能每年有足够的积累,那么相应的基础设施、科研、国防、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等这些,每一样最后都得回到一个字上———钱,没有钱都做不了。没有钱拿什么办医院?拿什么搞国防?拿什么装备军队?拿什么去发展福利、社会保障?所有这些都不存在。钱从哪儿来?没有经济快速发展,哪儿来的钱?所以说,从第一个大方面来讲,我们国家经济并不热,应该比这速度再快一些。因为我们的基数小,不能老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说它的增长率只有几,它的基数很大,所以它的1%最后形成绝对数量的时候就比我们大得多;我们基数小,虽然相对数大,但是一转换成绝对数的时候,它仍然很小,这一点我们全民生产率和全民财富拥有率有现成的数字,这我就不用说了,这在国际上排位应该是很低的。因此不能总是讲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了前多少位、多高水平,而是要讲人均水平、人均量,不论是GDP,还是收入,都要讲人均数,这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实事求是的。所以不论是就业,还是解决诸多的现实问题等等,国际国内的,都需要有足量的经济增长。
第三,我们的经济增长表面上看是快,但是事实上增长的质量应该说是低下的。我们在许多主要领域里消耗着全世界几乎40%的资源,但是我们的产出呢?我们的产出只是世界的4%,而这4%里边真正属于GDP一类的,通俗地说真正达到效益的,占的比重还是很低的,所以还不能仅看虚数的10%。我们的高消耗加重了我们资源的匮乏,我们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我们经济结构严格地说是不合理的,或者说在很多领域是不合理的,包括我们大量的出口,我们是赚取了1.5万亿美金,这1.5万亿美金现在怎样有效使用我们姑且不说,但是我们大量的出口,出口就要消耗我们的资源。中国劳动力廉价,出口的不光是劳动力,劳动力得有劳动对象,它形成物品的时候要消耗国家的资源,实际上是把我们的资源,在较低的价位上变成低端商品大量地出口。当然这有它的被迫性,不这样也不行,不这样外贸企业跨得太多了,又涉及到一大批失业的问题,又涉及到经济出现一大块亏空,拿什么来填补呢?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所以说经济发展不能单看数字,而是要看它的质量。应该努力提高质量,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针对我们国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的现状,多上一些资源消耗少、对环境破坏小,或者没有破坏的,有利于长久发展的,也就是中央现在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央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在经济领域里它有两层含义:第一,要把我们的经济调整到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良性的轨道上来。第二,可持续就包含保持一定速度发展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可持续也是不可能的。说现在增长10%,突然降到6%,许多经济链条就要崩断,许多领域就要瘫痪,它怎么可持续呢?而且经济上的骤然急刹车带来的危害,是相当长时间都无法弥补的。
因此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并不过热。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可能是在个别领域里,但就整体情况看不过热。
当然,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国家经济不论热与冷,直接责任都不是房地产。这就使我们想起1992年海南房地产崩盘,当时把所有的罪过几乎都归于房地产,实际上当时中国经济过热、失控,根本症结是房地产造成的吗?那是一种现象,并不是房地产。海南作为全国当时的代表,房地产确实出现泡沫,买空卖空,地价一日三涨,已经失去了市场应有的秩序,这是不假。但是它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是金融体制出了问题,而不是房地产出了问题。谁都知道,当时银行可以拿出大笔资金,几个亿、几十亿、甚至更多,到海南去炒地皮,去做房地产,那个做房地产是投机,他并不是真盖房子。后来突然急刹车,压住。压住了个人也没有损失,损失的仍然是银行,后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堵塞金融上的漏洞。这种情况在今天决不可能了。当时如果没有这样的金融漏洞,没有这样一种管理匮乏的金融体制,哪儿有那么多资金几乎在一夜之间进入海南,几百亿浮财,甚至更多,在那里炒卖着有限的一点地皮,可能吗?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把这些过错归结于房地产,那是究其表而不问其本,择其末而不伐其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房地产还有其他领域,我们的银行呆死账每五年左右就要有两三万亿没了,蒸发了,死掉了,然后找一个好听的名字———呆坏账,最后剥离,实际上就是国民财富流失了。这两三万亿是流失在房地产吗?流失在房地产上,房地产起码还有房子在。所以说,根本问题不在房地产,今天依然如此,漫道说中国经济并不过热,就是纵然过热,也不是房地产造成的。
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这是全民努力的结果,是全体劳动者血汗的积累,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党中央、国务院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层,能够领导一个国家经济始终高速发展,这应该是一种了不起的政绩,所以说我不理解为什么总是责问、责难说经济发展过快,快了是一种罪责,那慢了就是功劳吗?就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什在竞选连任的时候,胜出的一个条件,就是克林顿使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否则能连任总统吗?十六大以来到现在,又从十七大到今天,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是利国利民的,也是一种政绩。我们讲建和谐社会,建亲民政府,其中这“意”就是能够领导全民有效地创造财富、高速发展,这不都是亲民政府的应有之意吗,所以不能动辄指责经济发展过热。
房地产只是这个社会经济领域里的一个行当。一方面房地产不能带来全社会经济过热,或者经济大动荡,纵然表现在房地产上,也必有其深刻发展的背景原因,就像当年海南和全国房地产热一样。那么,今天房地产占着我们国民经济五分之一的总量,如果房地产一旦快速下降、停滞,对国民经济整体来说,意味着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我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它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远不限于经济领域里的作用了。
也就是说,中国要城市化,中国要大量减少农村人口,中国要政治开明,要推进民主进程,要提高全民福祉,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素养,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城市人口的比例应该越来越大,离开房地产是解决不了的。应该抓住我国经济的发展机遇,有效充分地发展房地产。我常讲,要用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手段、措施去面对一切问题。现在应该通过充分发展房地产,增加我们的经济总量,解决诸多社会领域里的一大块问题。那么具体怎么办呢?这涉及到我国整个经济形势的问题,房地产可以扮演其他任何产业扮演不了的角色。改革开放30年,全体劳动者也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手里有钱了,流动性过剩。鼓励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将流动性转变为安全的实物资产,放眼所有产业,惟有住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是说,不但不限制,不遏制,不打击,而且应该着重加以扶持,应该大力发展。为什么大力发展房地产?第一,房地产可以有效地拉动60个领域相关行业发展。第二,可以安置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现在房地产吸纳了8000万农村劳动力,如果再增加2000万呢?使1亿人能在房地产领域就业,使他城市化。这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这是个了不起的贡献,这1亿人分配在建筑工地上,在钢厂,在水泥厂,在跑运输,在装修,在各个领域……应该有一些针对性非常强、非常奏效的、特殊的办法。比如说,土地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城市不能不发展,农村人口不能不往外转移,我们工业经济不能不发展,我们的一切发展,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包括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哪里都得用土地,而且所用的土地,毫无疑问,绝大部分都是基本农田,这一点不用否认。我们西北沙漠上准噶尔盆地,有的是沙漠,有的是土地,你跑那修路,跑那搞基本建设?不会的。你都是在人口相对稠密区、经济发达区、沿海地带,你才高速发展,结果这一带恰好是粮田最密集的地方,所以这一对矛盾不可回避。如果把土地都控制死了,我们就没有地方发展,你不能发展到空中去。你要发展其他产业,土地就肯定要减少,怎么办呢?通过转移农村人口到城里来。房地产相关的60个领域,就可以安置1亿多农业人口,而且1亩地在城里可以安置15个人,在农村2亩地只能养活1个人,而且仅仅是温饱。
我设想了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说,出台政策,用法令的方式强制房地产商,你在城里要消耗100亩土地,或你在郊区消耗100亩农田,可以,但你必须安置50人的就业。100亩地养50个农业人口,那我要求你必须使50个人就业,甚至我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要求你倍数地安置就业,或者几倍的,你用100亩地,我要求你安排300人就业。你提前缴纳这些人的终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免得将来你企业跨了,或者你不负责任,短期行为,这些人又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成为社会负担。你如果没这能力就别开发,如果你有这能力就先承担社会责任,把农民问题先解决了。这就使那些有能力的房地产商、房地产企业,不管是主观自愿的,还是客观被迫的,他必须得承担起这部分责任,以责任换土地。
前一段时间总是讲责任地产,纯属作秀,典型的作秀。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有人买不起房子,就要有责任地产。那有人坐不起飞机,是不是就要有责任航空?有人吃不起五星级酒店,是不是得有责任餐馆,1万元一桌的卖50元一桌?有住不起五星级酒店的,有责任酒店,总统套房10块钱,和农村招待所一样?穿不起皮鞋的,是不是要建责任皮鞋厂?经济是一个非常纯洁的领域,搞不得半点作秀、搞不得半点虚假。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是个软体,非常纯净的软体,所有的外力都是坚硬的、冰冷的,你往里插就会破坏它的成长,破坏它自有的经济生态。房地产就是房地产,和其他领域没什么区别,它都有着各自的规律,既是各自的规律又是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规律就是经济规律,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往里硬掺进去其他硬件的东西。“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今天依然应该用胡适先生这句话来说,不要弄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什么著名经济学家信口开河,动辄是一个观点,动辄是一个建议,没有用,于事无补,只能搞乱人心。
我再说第二个设想。你要土地?行,我划定区域,你去造地,但是我不让你自己造,你把造地费提前缴纳,一亩地如果3万元能造出良田,我收你4万,然后专门成立这样的造地企业,让它们去造地,造出地来后,政府验收,合格了,然后政府买你的地,从房地产商那收4万,你造地3万,我让你1万亩还挣1万,那造地公司如果造1万亩还挣1个亿呢。这叫政府调节,出政策、出手段,让企业去干事,你要造不了地,拿不起钱,你开发1000亩地,拿不出4000万,不提前缴纳,对不起,什么土地竞拍,取消你资格,这不也是办法吗?你用1亩,我让你造5亩,你用100亩地,我让你造500亩。我国被废止、被抛弃的土地,特别是由于缺水的土地,具备造地条件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只要有钱,有大量足额的资金,就能够造出良田来。以前,不是造不出来,是因为农业没有投入,所以土地只能是越来越少。再比如,让房地产企业和农村联动,你是房地产企业吗?你要想占有土地,要有一定规模,那好,你必须得向现代农业投一大笔资金,建大棚,建以色列式的大棚,20万一个,建中国的大棚,有10万的,有5万的,也有1万的,你建多少个,然后你把农民组织起来,雇佣农民,把他变成农业工人,这也是办法。
房地产商老说卡得太狠,不给我土地,我的房价就必然要往高了升,要不然就说税费太多。那政府提出来,我给你土地,但是你先尽责任,这房地产商没话可说。谁有尽责任能力谁就发展,没尽责任能力的你就死掉,你就别再干了,你干别的不一样吗?况且房地产商中有很多手里边有个几千万、几个亿了,过愚公生活不也挺好吗?非得整地开发?他可以退出这个领域。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把它作为经济领域里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能动性的特殊力量,当作一个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解决现在土地和发展之间的这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不解决是不可能的,不解决国家怎么办,我们就保持现状吗?要解决没有地行吗?要用地能不用基本农田吗?所以这对矛盾必须得解决,我说的这几个办法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有人专门研究这些政策,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这就是我从整个国家经济是否热,冷和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和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出发的思考。
我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