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培军先生对这次救灾的专业观察


   史培军先生是著名的灾害风险研究专家,第20期周刊,吴琪有一篇近万字对他的专访,我以为对这次抗震救灾的思考非常深入。他在5月13日凌晨两点就分析出了这次地震的基本数据,估计死亡人数将达到5万—10万人,严重受灾面积15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仅四川省就将达到2000万。

   在回溯讨论这次救灾部署时,史先生认为,自救与他救的关系是一门学问,他不赞成大批人员没计划地进入灾区,还认为没必要把所有灾民都往外转移。现在这种后期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救援人口增加了供给难度,而灾民的集中也减弱了自救的力量。

   史先生认为,应该根据地震烈度来科学地部署人口转移与安置,这次地震,处于最高等级9度以上的人口是22万,他提出一个“救灾教育移民”的思路——让各地高校吸收其中参加高考的孩子,将有技能的劳力转换成工业人口,国家就只需救济剩下的老弱病残。8度地区涉及250万人口,其中一类房屋加固后还能住,一类只能放弃;7度区内涉及777万人,70%—80%的房子加固后还能居住。这样就把灾区庞大的人数分解了,这大约是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急需要做的深入工作,但好像许多基层政府都在强调受灾程度,很明显大家都在争援助与重建基金。

  从这一篇专访中,我感觉到这位专家的思路特别清晰,这是真正能称为专家的,有幸的是,这样的专家现在越来越多。这次灾难救援,不仅不惜一切代价;而且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中开始重视科学决策,有一大批各类专家开始云集指挥部,参与决策,它保证了救灾的相对有序,这应该说是更重要的进步。

   这篇稿件成了我们第三期抗震救灾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其次两篇,一篇是李菁对空降部队军长的专访,也有8千多字,讲述了空降兵救援的全过程。另一篇是朱文轶第二次深入都江堰作的灾区调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