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地震那样海量的报道中,可惜专家的声音所占概率很小。但如果作对比,我真觉得,与专家的声音比较,我们自己自以为是的声音真显贫瘠。专家之强大,就因他们所占据的知识背景。
朱文轶这次采访了灾后安置规划总规划师吴志强,吴志强也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认为,这次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数量较大伤亡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农村与乡镇房屋建筑没有规划而乱盖乱建,没有建筑质量与安全检察标准。他说,不能简单将房屋倒塌归结于贫穷,大量情况是农民在建房时没有安全意识,农村也没有安全监察机制。不仅地形选择,房屋构建都没有科学的管理,农民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钱都放在贴瓷砖这种装饰上去了。
他的观点使我联想:这种居住安全的意识要是不能根本建立,现在盲目鼓励农民们自救,抓紧时间重建家园,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还是在鼓励农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种简单以砖垒成的房子,再碰上强震,还是会被震塌。这也会构成第二次伤害。
吴先生这个专访,使我感到,我们在知识与传统承袭两端欠债所酿就的悲剧。当农民以辛苦劳动积攒盖房的时候,不会意识到房子结构的安全对自己的生存而言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们不会有意识请一位有知识的建筑师,先来确立房子的安全。相比房屋的安全设计,建筑质量实在是第二位,农民为自己建房,也不会有在建筑质量上偷工减料的问题。实在是农民所掌握的知识,决定了他们意识不到设计与图纸是最根本的立家之本。农村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泥瓦匠们,就这样变成了杀手。
如果古人一代代传下的营造传统还在,即使农村泥瓦匠,也不会在房屋结构上马虎。吴先生说,震后到都江堰看,古人留下延续那么多年的建筑无恙,震毁的都是后来的添加物。这充分说明,古人在营建技术上是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吴先生称其为柔性关系。可惜的是,古人的柔性关系,在这一百年里被破坏殆尽了,能承袭的工匠已经被消灭了;现代建筑的刚性关系,在幅员广阔的农村,包括城市里早些年大干快上的建筑中又都未建立起来;所以这次重大灾害实际是知识贫穷的结果——如果我们重视知识,老祖宗其实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避灾的原则都讲得特别清楚。
所以还是回到了根本的起点——一个人人尊重知识的民族与国家才是强大的民族与国家。知识才是抵御灾害的力量。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