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危机难以要挟政府


断供危机难以要挟政府

 

如果承认楼市现在面临危机,那这个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目前断供危机的市场表现:1、部分地区买房人出现负资产和断供情况,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受到威胁;2、成交急剧萎缩,高价楼盘无人问津;3、开发商周转不灵,资金链紧张。

 

从表象上看,断供是因为房价下跌,购房者出现负资产后选择停止供楼出现的危机。第一受害人是被迫断供的购房者,他们不仅会损失已经支付的首付款,约20%~30%,以及半年左右的供楼款,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将因为断供而损失信用,在以后的个人经济生活中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面临银行对差额部分的追讨,损失全部个人资产。用家破人亡来形容其中部分断供者并不过分。第二受害人是银行,银行面临贷款资金的损失。第三受害人是开发商,开发商普遍与银行签有回购协议,在购房人断供的情况,开发商必须向银行原价回购该物业,这对于资金紧张的开发商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种多输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去年房地产业的喧嚣历历在目:购房者(在深圳60%是炒房者)相信房价永远只会涨,不会跌;开发商趁机炒作,不断推高房价;银行放松监管,对央行的指导和监管置若罔闻,推波助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成交萎缩是因为房价太高,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当然,一部分也是因为房价高位下跌,部分买家持币观望的缘故。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1、让房价继续下调,真正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启动真实的消费需求;2、维持高房价,诱使部分持币观望的买家入市,制造楼市繁荣的假相。第一种方式消费者欢迎,但开发商不愿意。正是双方的僵持,导致了目前成交萎缩的局面。第二种方式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维持高房价并不能增加成交量,精明的消费者也未必会上当;关键是开发商的时间成本过高,僵持局面持续时间越长,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大。即使是在开发商内部,意见分歧也很大,万科率先降价就表明了行业老大最先否定了这种方式的可能性,其他开发商更是有心无力,在犹豫不决中先机尽失。

 

开发商其实在去年已经赚够了超额的暴利,本来应该可以轻松应对今年的房价回调(潘石屹现正幸灾乐祸呢),但他们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忽悠消费者的同时,自己也相信了“房价永远上涨”谎言,疯狂拿地,将希望寄托在不断飙升的房价上。现在房价下跌,资金周转不灵,开发商就首当其冲地成为本轮房价下跌的受害者。真是成也房价,败也房价。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自己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吃。

 

弄清了断供危机的成因,我们就不难判断开发商乞求的“政府出面救市”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好比儿子不听父亲的管束而闯下大祸,却威胁老爸“你不救我,我就叫你断子绝孙”并无两样。但是开发商算错一笔帐,老爸不会傻到让地产业把所有的行业都拖下水,让一个城市的断供演变成全国性的断供;老爸不会等到局面变得不可收拾时,才认清虚高的房价是这次断供危机的根源。老爸的儿子很多,放弃一个不孝子,并不是多么艰难的选择。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