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与婚姻一样 父母均不应包办
本人对买房无多大兴趣,究其原因无非是囊中过于羞涩。所以就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地发表一下感慨。
昨天周六,闲来无事,便跟自家的婆娘提议去官港森林公园转一下,因为听说那儿将来要建成华北最大的游乐园。以前曾经在网上见过一次规划图,非常的壮观,本想打印出来带上,只是昨天却没再次找到。
官港森林公园的入口开在港塘公路,该公路的拓宽施工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森林公园里有一些新变化。一些工人正在给新建的围墙刷漆。里面不知何时建了了一个绿化管理处。入口道路的右边原来建造的一些荒芜了多年的别墅已经被圈在了新建的围墙内,看来要这些别墅要焕发第二春了。那情景就跟塘沽河南路东侧的房子差不多,颇有些打入冷宫的宫女又能经常见到皇上了一般。另外昨天看到设在公园内的天津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在做着开馆的准备,今天因该是她开馆的日子。
说了半天废话,该说一说“房事”了。
从官港回来的路上,大约中午12点途经港东新城一处曰“XX港湾”的售楼处。(楼盘名称就不说全了,以免有“托”之嫌疑)老百姓有几个不关心房事和房市的呢?吾非圣人,不能免俗。借一句广告词曰“身未动,心已远”,方向盘一转,我们便停在了该售楼处门口。虽说是正中午,可售楼处里依然有十几个看房的。看来房市真的很热。售楼小姐操着职业的语言向我们介绍着该楼盘的情况。我从她那神奇的语气里分明读到的却是爱买不买的傲气,颇有些网友解读工商银行(ICBC)为“爱存不存!”的味道(哈,题外话)。楼盘仅剩下四座楼有剩余的房子可卖,其余的都标着“已售磬”的小牌牌。售楼小姐伶牙俐齿的小嘴里突然冒出一句“过了十一再来看看吧”。没等我问“Why?”那姐姐(天津话,称呼天津从10岁到50岁的女人皆可放心用之。)已经解释上了:“十一后我们会重新开盘。”我正纳闷什么叫“重新开盘”,姐姐又开口了:“到时候价格会上调,说白了,我们是在捂盘。”我抬了一下眼皮,看了那姐姐一眼,又把眼皮放下,算是对其“捂盘”一词的不屑,姐姐大概觉得我不信,又摆出了理由:“我们现在已经是准现房,剩下的房子已经不愁销售,我们就等涨价了,说白了,就是捂盘。”世事难料,不知何时“捂盘”都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了。
一个“说白了”,又一个“捂盘”,似乎售楼小姐面对的是一群拜倒在其石榴裙下随时听差的奴才,听起来国家和政府根本不用担心什么TMD经济危机,那口气分明是说卖房的都是爷,中国要解决经济危机,房事是关键。多盖点房子,经济危机就和我们没关系了。不知为啥,突然间我又想到了那个著名的短信“钱多,人傻,快来”。
前一阵“丈母娘”们“莫须有”般被告上了法庭,背上了推高房价幕后黑手的罪名。不过我宁愿相信吴其伦“老人给小辈买房的六大危害”的论断。想“一打”年前,我和老婆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时,那些无论老少的油田人喜欢问两个问题。首先问“家是这儿的吗?”答案“否也”。第二个问题“有亲戚在这儿吗?”答案亦否也。然后人们一般就是鼓励我们好好工作一类的套话。意思很明白,一帮穷大学生,在我们这儿混,家不在此,又无熟人亲戚,就慢慢的熬吧。十二年前我们这儿还有很多的平房,国有企业的子弟们有更多的机会住上楼房,他们双方的父母一般都会资助他们。而我们99年结婚时从双方父母那里得到了2000多块钱。钱,不是农村70后的父母们留给他们的财富。70后的人,幼年时期大都经过的一段拮据生活。日子有苦有甜的经历才是他们积极乐观,知难而上的动力,才是他们真正拥有的财富。
批评80后,90后不是我们的爱好和专业。00后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一代的成长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说句实话,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套房子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只是相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几套房子和房市的起起落落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就像吴其伦说的那样,给儿孙们买房,既增加了他们的依赖感,又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如果把买房的钱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将来有出息了,何愁买不起一套房子呢?孩子的教育才是值得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大工程。
以前曾有一个故事,具体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大意是说一个亿万富翁并不打算将万贯家产悉数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如果将来孩子的能力比我强,那他们用不着花我的钱;如果他们将来不如我,那他们没有资格花我的钱。听了这番话,有多少人会认为他们的孩子会碌碌无为呢?我们接受的教育也一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房子,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无可厚非。吴其伦博文的留言中有很多人拿小辈们现在买不起房来反驳其观点,那为什么“买不起”呢?无非房价太高,收入太少两个原因。房价太高是大背景,一人之功难以更改,可以去抱怨社会和国家,其实大多数人还不是买房前嫌房价高,买了房的人又愿房价持续走高。至于收入太少,则要从自身找原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买个房子给孩子,以便能结婚生子,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也太低了,再说房子也不是结婚的必然条件!
大家还记得那个笑话吧。有人问一个放羊的,为啥要放羊。答曰,挣钱娶媳妇。又问,娶媳妇干啥?答曰,生娃。生娃干啥?答案是:放羊。浅显的故事里有着大的经济学道理。如果您不想跟那个放羊的一样就好好体会一下吧!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要相信一代总比一代强,将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君不见,有人嚷嚷房市泡沫严重,有人叫嚣每平米10万元不是梦,也有人说楼市拐点已到,您能知道那句话是真的?
老人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何苦要包办他们的“房事”?(本文为转载,作者为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