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牵动着方方面面,现在整个行业的公众形象不佳,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就是为富不仁、暴利无义。09年的房价涨幅过大,原因很多,无法一一论及,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导向一定是关键环节。仅就几件与政府管理有关的事来谈谈,看政府是否还能做的更好。
很多购房者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购房的价格中包括一定比例的人防费。按照《人民防空建筑管理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含)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的2%~5%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 由于地下面积的建安成本高于地上,目前多数住宅建设成本中人防成本占比约在3%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人防工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或许可以更细化研究一下,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防空和过去有何不同。这不仅仅是降一点点房价的问题,相对于每年几万亿的房地产投资,如果有1%不完全必要的耗费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过去的战争条件下,一方面空中打击的主要形式是狂轰滥炸,民用目标受损最大。另一方面民用建筑以低层为主,防空洞可以起到良好的遮蔽掩护作用。而现在高楼大厦林立,战时如果真的遭到空袭,有没有时间进入防空洞是最大的问题。而高层建筑一旦倒塌,其下方的人防工事也会被埋在瓦砾中,进得去也不一定出的来。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现代战争来看,空袭的主要形式已经转变为精确制导打击,主要针对军事目标和重大战略目标,对民用住宅的大规模轰炸已经很少出现。而如果敌方真的要有意攻击民用建筑,现在的地下人防工事也作用有限,我国驻前南使馆被炸弹贯穿五层楼直达地下室就是一例。实际上,由于现代通讯的发达,舆论影响巨大,对民用目标的专门打击会激起巨大反响,又不能对敌方造成实力的重大损失,反而会使全民同仇敌忾。因此,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居民区的人防工程如何设置,或许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不能降低投入的总费用,也希望能够更有效、真有用。
不少开发商都遇到过这样的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很多轮反复,设计师和市场、工程等部门终于取得了一致,拿出一个大家都认为不错的方案,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却被否定,理由各不相同,但除了少数不符合规划条件和设计规范以外,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主管领导不喜欢。中国地方政府的有些官员真的很认真、很辛苦,对于建筑设计方案,他们会从各个角度进行审核:如外立面的材料、颜色;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园林绿化布局;甚至还有风水……有的省、市级的主管领导乐此不彼。我遇到过一个项目,已经过了初审,因一个更高职位的领导说城市的主色调应当如何如何,主管部门立刻要求重新设计外立面颜色,弄得开发商老总和设计师欲哭无泪,不知如何下手。我不敢相信政府官员对于美学色彩、尺度比例、建筑风格等等比专业的设计大师还内行,只能说他们的权力越了界,管了一些不该管、不必管也管不好的事。
再如,对于政府确定的项目土地规划条件,开发商自当严格遵守。有时候这两家却打起了游击战。开发商想方设法钻规范的空子,争取多给购房者“偷”出些面积来,前几年有的送面积达到1:1,不能不佩服这些开发商的智慧。什么loft灵动空间,大入户花园,甚至连阳台也可以在入住后变身为居室,超大的窗台拆了上面的盖板就多出来几平米的使用面积……。而政府部门则不断的出台新规定,挡住后来的效仿者。维护法规的严肃性完全正确,问题是,能不能把现有的设计规范做的更合理,更合情。在同样的土地面积里,能给老百姓增加住房,这其中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简单取缔一定不是一个最佳的办法。
不一一列举更多的例子,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增长空间巨大,在此进程中,政府还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