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陶红兵

陶红兵

我的新豪宅观(根据内部培训讲话录音整理删减)


这几年做房产营销,常碰到高价项目案例。基本上单价、总价有一个高于周边的就能自称为“豪宅“。去年以来因为政策调控,好多项目开始避讳叫”豪宅“而改称”高端住宅“、”高尚住宅“了,大都是以价高豪装为标志。仔细研究这些所谓“豪宅”:豪装之外有多少人文宜居?尺度阔绰同时又有多少舒适温馨?依我的理解,这些房子虽贵且大堪称“豪华”,但并不一定就是客户想要的好房。 其实关于豪宅,有很多定义和观点。例如著名的“豪宅八大要素“—&...

Read more

如何解读数据(原载于2010年第12期《地产》杂志)


   给《地产》写了两年的专栏文章,今年四月以后写不下去了。大约编辑部和我都觉得那个栏目很难,谁让它名叫“远见”呢。对现在的调控政策和市场走向哪儿还有“远见”,只有猜谜和瞎蒙。好在这期的约稿栏目改成了“市道”,这比较靠谱。

可真要说起市道,发现也不容易。因为对同样的数据,不同的解读得出的结论有时大不相同,甚至会南辕北辙。看来如何解读数据或许比数据本身更值得研究。很多时候不是专家和媒体不懂如何解读,而是因为需要,必须得出一个事先确定的结论。

有个笑话:某人第一个月工资一千元,第二个月七百元,请问...

Read more

新政还能走多远?(原载《地产》2010年9期)


     四月份开始的房地产调控方逾百日,号称“史上最严”的新政已经面临“史上最短”的怀疑。各部委各级政府各领导人依然强调坚持执行新政,但社会各界的看法却众说不一,莫衷一是。

  新政伊始,各项政策密集出台,顿成雷霆万钧之势,似乎房地产市场行将崩盘。市场销售立竿见影大幅下滑,5、6月销售与3、4月相比跌幅超过50%。失控的价格也停滞下来,有的城市还出现了小幅的回落。

  然而,成交量大幅下降的同时,房地产价格暴跌的局面却没有出现,7月份大部分城市的...

Read more

“百日剧变”为何没有发生?——(原载于《地产》09年第7期)


“百日剧变”为何没有发生? 2008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冬天,很多开发企业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即使09年上半年突然的暖春持续到炎夏,很多开发商还是对后市不敢乐观,可见这个冬天的余威尚在。回顾去年对市场的预测,悲观者居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潘石屹的“百日剧变”说。一方面销售下降,另一方面融资受阻,以08年3月20日恒大地产IPO搁浅为标志,潘石屹认为国内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极为严峻,在各种融资通都堵塞的情况下,未来100天将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 “百日剧变”是08年最有代表性的悲观预测之一,很多学者...

Read more

似是而非(原载于《地产》09年第9期)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真是阴晴莫测,去年此时还在萎迷中挣扎,今年却又担心高潮持续的太久会难以维系。特别是北京和几个主要城市,今年6月以来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成交量环比逐步走低,购房者中投资客比重大幅增加,开发商“捂盘”现象出现。于是许多媒体和专家断言:由于价格高企,购房者已经开始观望和离场,所以成交量表现下降;而投资者的增加说明房地产泡沫严重,所以房地产价格又将开始大幅下调。开发商捂盘惜售说明他们与民众为敌,应当严惩。几个一向唱衰房地产的“专家”或沾沾自喜,或义正严辞,以为找到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佐证,又来充当大众的代言人。

其实,如果...

Read more

数据与常识(原载于《地产》09年第6期)



做房地产营销每天都需要收集和研究各种统计数据,从宏观经济指标,到客户来电来访数量,甚至包括客户生活区域工作行业的比例分析等等。常看到各路专家评说行业发展、预测房价走势的大作名言,都广证博引各类数据作为论据,可观点却针锋相对相去甚远。先不评论看法的是非对错,这满世界的统计数据就让人眼花缭乱,许多言之凿凿来源权威的数据也和常识相悖,以至于到底是相信常识还是数据,已经是一个问题。试举数例:

先看最权威的宏观经济数据:09年四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

Read more

到底谁对(原载于《地产》09年第8期)


最近常说这个小笑话: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看不出房子有何问题,于是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脱掉鞋子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如果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每次讲完这个笑话,等听众笑过后我都要问:“这笑话除了好笑以外有什么顿悟啊&rd...

Read more

谁说租房比买房合算?(原载于《地产》09年第十期)


    常常听到很多“专家”谆谆告诫老百姓:中国的房价泡沫严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价收入比(房屋总价和家庭年总收入的比值)严重失衡,比国际惯例的6-8倍超出很多,有的一线城市甚至超过20倍。二是房价租售比(月租金和房屋总价比值)极不合理,国际惯例在1:120左右,而国内一线城市多在1:300以上,租金回报极低,因而没有投资价值,买房没有租房合算。

    果真如此吗?专家们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可老百姓似乎不买专家的帐,任你如何算帐,还是千军万马争过购房桥。这样看来,要么是老百姓真的钱多的没地方花了,要...

Read more

在规定时间按规定姿式做爱……(原载于《地产》2009年12期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发展。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因为没搞过比较正宗的市场经济,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是各种创新之举层出不穷。房地产领域关系国计民生,政府责无旁贷的有更多关怀。

这几年房市时而高潮,时而疲软,政府为保持其健康稳定发展殚精竭虑,各种方法几乎用尽,可开发商和老百姓都不太满意,实在难煞了各级领导。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强劲反弹,从小阳春到夏日炎炎,秋老虎余威尚在,几场大雪也没给楼市降多少温,下一步政策如何调整也是众说纷纭。

前几天看到江苏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销)售行...

Read more

政府还可以做的更好(原载于《地产》2009年11期)


房地产行业牵动着方方面面,现在整个行业的公众形象不佳,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就是为富不仁、暴利无义。09年的房价涨幅过大,原因很多,无法一一论及,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和导向一定是关键环节。仅就几件与政府管理有关的事来谈谈,看政府是否还能做的更好。

很多购房者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购房的价格中包括一定比例的人防费。按照《人民防空建筑管理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含)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