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泥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中国教育的泥潭

           ——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京大学对外公布了自主招生新举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的积极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是“遵循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这些积极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

一项决定刚一做出,就有人出面摇唇鼓舌歌功颂德,这是几十年间养成的社会通病,等到灾难性后果暴露的时候,这些吹鼓手立即闭起嘴巴,等待下一个机会好重操旧业。教育部这一官员,该算是积习难改的那类。

就说他发表这一通肯定言论的时候,由有关专家论证过吗?没有!至于“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更是信口雌黄。中国教育的诚信在哪里?同整个社会一样,是谎言充斥、道德沦丧、无奇不有、唯缺良心的大染缸:素质教育空喊了多年,喊来的却是无以复加的应试教育,大学校长谎报学术成就骗取院士头衔,水货教授难以统计,教授敲诈奸污学生,学术论文抄袭造假,大学生毕业之后被就业,小学生毕业被择校……如是等等,何来的诚信!既没有诚信可言,还空谈什么“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

重点中学的存在,是以教育资源不均衡为前提的,直接造成了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地位。前一些日子,教育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做出了:“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要把每个学校都办好”的承诺。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选择对象是却是重点中学的重点。那么请问:在实现教育公平的时候,是逐步取消重点中学还是巩固加强重点中学?山东省就是鲜明例子,北大选择的39所重点中学中,全山东中学名落孙山,理由无他,唯因为“高中数量非常多,实力较为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学校。”

绩效是参与者的行为导向,北大将山东省所有中学排除在外,为了取得与其他省份相同的北大待遇,下一步该怎么做?无疑,会从师资队伍、财政等方面制造倾斜于重点中学,制造教育不平衡——这又与新教育部长的郑重承诺背道而驰。别拿国外经验压制舆论,在目前中国,这是难于解开的无解方程。

推荐在中国不是首创,“文革”后期就曾有过,结果如何?经历过的人们都记得,那时的推荐程序十分完备,审查的部门一层又一层到头来却成为权势者的一大特权,不仅自己子女亲属能飞天过海,更成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一大市场。

当前社会风气同那时相比如何?如果说那时有不正之风,而今已是全社会腐烂不堪。那时都制止不了不正之风,而今实名推荐制能不能抵制住权势、大款、文化精英这一利益集团的肆意践踏?在权势和金钱无所不能的当今,想要达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不被操纵,被登天还难。至于教师参与者云云,会成为暗箱操作的遮羞布。当年贫下中农推荐时候,理论上,贫下中农的决定权也抵制不住支部书记一句话或者一个暗示,更别说参与而已。

好学生没有特权。实名推荐制规定,被推荐者可以低于录取分数线三十分。三十分是什么概念?在这儿,正是考生最为拥挤的地方之一,三十分可以使被推荐者从几千几万排在前边的考生头上飞跃过去。换一句话说,录取这些被推荐者,是以剥夺其他考生被录取权为前提。考试录取理应尽力做到公平公正,相反,实名推荐制恰巧以破坏公平公正为前提。请问实名推荐制的实施者和鼓吹者,高考到底是坚持公平公正,拟或是虐待一方偏袒另一方? 

 把一项不经论证,缺乏民众意识的举措拿出来已很不严肃,又希冀社会各界能够为这些积极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把民众当傻瓜哪!奉劝这些颐指气使的官僚们,还是有一点民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