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因战争而被围城的故事,例如明末清军围攻扬州城的惨烈,例如二次大战期间,俄国圣彼得堡被德军长期围困,饿死几十万人的地狱情状。我们较少听到闭关自守的事,其实稍想一下,也可以找到几个例子:(1)明代被倭寇侵扰后,规定「片板不准下海」;(2)日本被美国Matthew Perry 将军(1794-1858)强迫开国(1852-4)之前,不就采取锁国政策吗?(3)中国在毛泽东时代,不就是个「鐡幕」吗?(4)金正日主政下的北韩,也是在自我封闭、人民饥饿、领袖神格化的闭锁状态。
研究经济锁国的文章不多,Bernhofen 与Brown(2004、2005)认为日本锁国(没有国际贸易)与不锁国(自由贸易)的GNP,大概会有8%到9%的差异。这两篇好文章写得太技术性,不易转述。Douglas Irwin 写了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分析美国在1807 到1809 年间(杰佛森总统时期),因为采取贸易禁运(embargo)政策,造成GNP大约5%的损失。那时期美国的对外贸易(货物出口加上船队的运费利益),约占GNP的13%;闭关自守的代价高昂,14 个月后就废止锁国禁运政策。
这件事发生在英法战争期间,这场打了非常久的战争,称为Napoleonic Wars(注意:有个s)。其中有一段较持续性的争战,大约从1792 年4 月打到1815 年11 月,拿破仑在这段期间(1799-1815)统治法国,就以他的名字来指称这段战争。英国想要封锁欧陆,所以禁止中立国(尤其是美国)的船只进出。英国海军在美国东岸巡逻,拦阻美国船只、上船搜索、逮捕船员、没收船只、货物和其它财物,还指控美国的水手,说他们是英国的逃兵。法国也有类似的作为,但没英国那么嚣张。
美国对这种欺凌的反弹声浪日高,但因国家弱小也无法强硬反抗,只有四条路可走:(1)屈服于英国的欺压;(2)对英宣战,要求英国尊重美国船队的权益;(3)对国内颁布闭关禁运令,保护美国的财产不受外国欺凌;(4)对英国经济报复。
英国又引发几次事端后,美国政府决定闭关禁运,一方面保护本国船只与船员免于英国的骚扰;二方面要让英国在航运与商品上产生困扰,逼迫英国改变政策。1807 年12 月,杰佛森总统谘请国会通过禁运条例,国会很快就禁止美国船只航向外国港口,也禁止外国船只从美国运出任何货物。
禁运的效果很好,1808 年只有很少的(走私)美国船只在欧洲港口出现。1800 至1807 年间,美国船只运载到英国的总货量,每年约在11 至19 万吨之间。1807 年12 月实行禁运后,1808 年运至英国的货物,陡降到3 万吨左右(减少80%);14 个月之后,禁运令在1809 年3 月解禁,载货量立刻跳回原先的水平(约17 万吨)。
为什么在禁运期间,还有3 万吨的货物载运到英国?主要是有商人不遵守禁运令,因为海岸线很长,走私活动无法禁绝。另一方面,禁运令阻挡许多人的财路,也阻断不少人的生机,工商业都希望赶快废止,尤以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最积极。禁运令只撑14 个月的另一项因素,是英法两国不怕美国的威胁,完全不予理会。1808 年的美国实力不足,本来想用禁运来要挟英法,没想到自讨没趣,14 个月不到就破功了。
从进出口的金额来看,禁运期间(1807 年12 月至1809 年3 月)的商品出口额,从1807 年的4 千9 百万,跌到1808 年的7 百万(减少80%以上),出口利润减少64%。
进口方面,从1807 年的8 千5 百万,跌到1808 年的4 千5 百万(大约少了一半)。美国那时的主要出口货物,是烟草、面粉、棉花、稻米,这四项货物在1807 年时,占出口总值的2/3。在禁运期间,因为无法销售到国外,导致稻米的批发价格下跌50%,棉花和面粉跌了30% - 40%,烟草跌了20%左右。相反地,原先从外国进口的物品,在禁运期间平均飊涨1/3 以上。整体而言,这14 个月禁运对进出口的打击程度,相当于美国把进口关税提高到60%。
Irwin 尝试计算禁运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做了不同的假设条件与复杂的计算后,他认为禁运大概使1808 年的GNP 减少了5%。1807 年美国的GNP 约为6 亿8 千万,减少5%等于损失3 千4 百万美金,在那时候是个天文数字。2004 年台湾的GNP 是333,442百万美元,减少5%就是损失168 亿美元,禁运一年的代价相当高。
当时的舆论界说:「禁运造成沿海各州瘫痪,然后向内陆各州蔓延。新英格兰地区受到严重打击,物价跌了3/4,国际贸易全部停摆。」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AlexanderHamilton(1755-1804),早在1794 年就指出禁运的可能后果:「禁运对我们的贸易会有很沉重的干扰,对进出口的影响难以估算。国外的货物价格会高得离谱,本国的货物价格,也会等比例地下跌。这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收入和信用。这些状况结合在一起之后,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最危险的不满与失序,逼使政府不体面地受挫。这些严重的后果,都不是由外在因素引发的。」
现在来看国会对禁运的态度。当时的议员有两派:共和党(Republicans)和联邦派(Federalists)。1807 年12 月投票实施禁运时,共和党有82 票赞成实施,19 票反对。
1809 年2 月表决是否要维持禁运时,共和党有33 票赞成维持,59 票反对。只间隔14个月,共和党对禁运的态度截然相反。联邦派对禁运的态度从头到尾都很一致:全票反对,零票赞成。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的代价很高,明朝片板不准下海、毛泽东禁绝海外关系、今日北韩的锁国政策,事后都证明为不智之举。
参考文献
Bernhofen, Daniel and John Brown (2004): “A direct test of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case of Jap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2(1):48-67.
Bernhofen, Daniel and John Brown (2005):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gains from trade: evidence from Japa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1):208-25.
Irwin, Douglas (2005): “The welfare cost of autarky: evidence from the Jeffersonian trade
embargo, 1807-09”,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4):6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