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背景,底在哪里,如何抄底,对于全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从国际局势看,尽管欧美等国断然措施对金融危机蔓延进行遏制,但是它已经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危机已经出现了,一个国家作为世界经济成员之一,必须应对这样的局面。在应对措施上,不同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方略,包括如何进行国际性的抄底,实际上这也是重新整合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地进行某一些方面卓有成效的抄底,那么就肯定将扮演被抄底的角色。所以说,抄底主题的提出,对整个国家在应对世界经济变局当中应采取的方略,都有重大的启迪和思考作用。
第二,从国内情况看,中央提出坚定信心,这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遏制经济下行,有效地促使经济好转,那信心就只能越来越颓丧,最后就是崩溃。在大的经济形势下,如果说整个国家都进入经济反周期,都进行抄底,这不实际,也不可能。我说了,这是一次资源重新整合,生产要素重新整合,一次产业重新整合,最后达到重新洗牌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该趋利而避弊。目前,整个经济是处于增长缓慢,甚至有的地方是负增长,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说有些高消耗、重污染、低技术、高成本、低效益、以消耗能源和资源,特别是以消耗重要资源为主的产业,如果在经济持续走热的时候,这些产业还担负着就业,不能人为强制一刀切,虽然也在调整,但是调整的速度和幅度既慢又小。现在经济寒冬来了,许多这样的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了,这类企业倒闭不都是坏事,有它好的一面,国家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重大的产业布局调整、结构调整。因为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加上历史上遗留问题,我们国家总体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从总量上说,每年消耗将近世界40%的资源,出产不到世界4%,而我们国家又是资源高度贫乏国,特别是在很多重大战略资源上,是绝对贫乏的。
这一次寒潮来了,将死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它给以后的新生带来了难得的机会,这就等于天助,客观上起到了一次重大调整。国家应该制订新的产业政策,在新的领域里,比如说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出产率高,代表着朝阳产业,能够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这些领域里加大投资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措施,在基本建设领域里投放4万亿,这是非常英明的果断举措,但是仅把4万亿都投入到这个领域里,对解决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奏效,除非再拿4万亿,放在直接的民生领域,因为修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这是长线项目,短期之内难能奏效,有的投入以后不能成为第一生产要素,还要经过其它很多东西配套,比如高速公路多了,必须有足够的车辆,想有足够的汽车,油钱呢?有了廉价的油,有了廉价的汽车,人们的就业呢?人们的收入呢?如果没有这些,谁去消费高速公路呢?如果全国遍地都是高速铁路,但是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收益越来越低,谁坐车去旅游区?谁来消费使用呢?所以,还应该有4万亿乃至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在普通企业,让老百姓能够通过这些企业就业,参与社会分配。没有就业机会就没有分配的机会,这是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可能各行各业都纷纷进行抄底,那抄谁去?有抄底的就有被抄的,有重新生长起来的就得有死亡的,所以,国家应该特别鼓励那些基本面好、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去抄其他企业的底。但是仅在一两个行业去鼓励,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促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大批企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看出这是企业跳跃式发展最难得的机会。许许多多这样的企业在抄底,第一,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不断地有利好消息传来,有死的,但是有更多新生的,新生的生机勃勃,这对于鼓舞人们信心作用是巨大的。第二,这对于改变整个国家现在的经济状态是非常有力的,否则全国都唉声叹气,缩成一团,各顾各的,全部都退守,谁都不想进,那整个国家经济将无法好转。做一种设想,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出来抄底,那么整个国家这次重大的机会就被浪费了,资源被浪费了,然后整个经济就毫无生机。这好比一个肌体,死亡那部分等于疮疤,要想让这块疮疤好起来,就必须有大量活的细胞组织在生长,否则的话这伤疤只能越烂越大,就永远不能愈合。
因此说,这个抄底从经济学理论上是反周期的,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这是国家保护先进生产力,呼唤先进生产力,客观上是给先进生产力一次腾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