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国务院非常明确鼓励那些基本面好、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去兼并、并购那些弱小企业,这可通俗化解释为国家要扶持房地产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全国3万家房地产企业,得有上万家再也活不下去了,但是楼盖了一半,或者地买了,自己没能力完成,国家现在有政策在金融上支持房地产业,但是给那些条件好的企业投放,让这些企业去把项目接收了,把没完成的产业、没建成的楼盘建起来,这是积极和明智的,这是个好办法。
如果没有现在的经济形势,有的小项目公司好歹卖点房子就能生存,一拖就是多少年过去了,现在主动寻求合作、寻求并购的项目公司和企业很多,这是最难得的机会,平时运作几年都运作不到手上的项目,现在可能两周时间就谈完了,合作协议就签订了。这是呼唤先进生产力、鼓励先进生产力,也是给予机会以先进生产力这样一个特殊的机遇,因此,好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把握这个机会。
不论是房地产,还是高科技企业,或者是加工制造企业,大体上这些企业规律都是一样的。第一,得长时间有良好的信誉;第二,得有很强的运作能力,并不等于有钱就能把这个底抄好,闹得不好,没抄这个底,自身还能够生存不错,抄了底,可能连自己也沉没了。就像救人似的,有人溺水,自己水性好、懂救人规则,能救人。可水性不好,不懂救人规则,那连自己都要一块儿沉没。企业抄底也是如此,过去盲目兼并的、扩张的一些企业,这次金融危机等于大潮来了,自己身上绑上了石头,没有别的选择,也只有沉没。抄底得确实能把抄过来的项目化腐朽为神奇,把宝贵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来加以开发使用,高效益产出。
比如说电子行业,有的企业开始连续兼并其它企业,因为有核心技术,兼并之后,于是产品价值立刻提高,可以参加国际竞争了,这等于扩大了生产能力,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这就是成功的抄底。
第三点,国家应该出台更具体的规范措施。这是国家重大的调整机会,如果没有及时的规范措施跟上,有一些本来可以死掉的企业,可能借机让别人抄底抄走了。可以断定现在就有这样的企业,本来就应该死掉的,比如高污染、低效益、高消耗的,但是有的人一看,同行业其它企业现在经营状况还不错,于是借机抄了底,结果是对落后生产力的又一次保护。因此,国家应该有规范,一方面有些底是不允许抄的,不需再兼并重组。而对另外一些领域,应该给予明确的产业支持政策,这等于为国家解忧。现在最主要的是金融产业政策应该落实到位,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条款上。国务院的金融九条等措施讲得非常好,可是现在有的省份和城市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银行还是不愿意放款。在这一次大的国家政策调控中,这是考验国家各个职能部门行政能力的时候,是考验国家整个运行机制配套水平的时候,也是干系社会各界对中央政策释放信心的时候。
所以,抄底是对全民信心的一种鼓舞、重树,抄底也是国家的一种大政方略,是激活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是对整个产业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