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明日黄花


转:幽居独处情人节

 
      夜深沉。猛忆年华似水…… 而情人何在?

        情人节已悄然逝,明日黄花有谁怜。
     如水流年里,有多少匆匆一瞥在风雨中悄然飘落?独立人群中,那悄然出现的一枝或一簇火红的玫瑰,在街头巷尾温暖地流动。无言的忧伤蔓延心底。偌大一座城市,没有一份守望。幽居独处情人节。
    “真的想寂寞时有个伴,再忙也有你一起吃早餐,虽然这种想法明明就是太简单,只想有你在一起,不管明天在哪里……”每听一次《当爱在靠近》,忧伤就如潮汐涌动,美好的爱情若水月镜花……
    凤凰涅磐的再生,飞蛾扑火的悲壮,烟花瞬息的灿烂,编织成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应验的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不敢与君绝!”
    想起西方情人节的来源:弹指刹那,圣瓦伦丁的血,浸红了杏花,沸腾的热血与浓烈的情愫,一段痴情,竟成苦恋。缘于浪漫的爱,却如此哀婉!那盲女眼中,有红泪涌出!爱到极致,心灵震颤,淡淡的惆怅中泪流满面……
    爱你,不需要理由。送一句祝福给所爱的人,温暖的不只是她的心,是日后漫长的人生之旅。爱的浓缩与艳丽,让人向往。缘起缘灭终成了永恒话题。情人节,就是最深沉的心意表达!
    祝愿自己,也祝愿天下所有的情人,终成眷属!幽居独处的情人节,明日黄花的情人节 —— 也是大家的情人节。  (长篇传奇小说《明日黄花》中的一节)

【转北京方雨教授】情人节的来历

    情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西方人叫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或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字面上毫无“情人”的含义。

    这个节日的来源说法不一,但主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古罗马时期殉教的神父瓦伦丁(Sanctus Valentine,台港译为“华伦泰”,这个“泰”发音更接近美国英语),他不听罗马皇帝为了战争宣布废弃所有婚姻承诺的旨意,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从而被捕,并在公元269年2月14日被绞死。

Valentineanddisciples.jpg

            圣瓦伦丁在视察教堂建造(14世纪法国 Richard de Montbaston 绘)

    

    据说最早把瓦伦丁节赋予浪漫内涵的是英国的乔叟  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  在那个时代所谓“宫廷爱情”刚刚开始兴起,乔叟在1382年献给英王查理二世(时年13岁)跟波西米亚公主安娜(时年14岁)订婚一周年、结婚八个月纪念的诗歌《飞禽议会》(Parlement of Foules)中,首次把圣瓦伦丁节与恋人联系起来:  

    “for this was on seynt Volantynys day/ Whan euery bryd comyth there to chese his mate”(那天是圣瓦伦丁节,每只鸟都来挑选他的配偶)。所以,关于情人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和法国人认为2月14日是鸟类交配的日子,看来此言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Chaucer_Hoccleve.JPG

             乔叟在Parlement of Foules一诗中首次把瓦伦丁节与恋人联系起来

 

    发展到20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西方的情人节已经成为仅次于圣诞节的“卡片节”,据美国“贺卡协会”(Greeting Card Association)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张情人节贺卡寄出。在互联网时代,卡片的邮寄一定已经大大减少,但送巧克力和花朵作为情人节礼物的传统一直没有变。

     据“贺卡协会”统计,情人节送礼物的85%是女性,特别是在西方,以“女送男”为主,而且,女同事送巧克力给男同事已成为惯例。我在加拿大学习时的情人节早上就收到与在一间办公室的女秘书提前放在我桌子上的几颗心形巧克力。

BigPinkHeart.jpg

                      将近100年前(大约1910年)的情人节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