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 若冬涉川 犹兮 若畏四邻 俨兮 其若客 涣兮 其若释 敦兮 其若朴 旷兮 其若谷 混兮 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 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 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自古来善为行道的士人,微妙深奥的道术都通晓,深邃得常人都难以识别。正因为常人都难以识别,所以只能勉强地来描述他的容貌:
他谨慎啊(如像豫兽一样),冬天踏着河川上的冰层;他警觉啊(如像犹兽一样),提防着四邻的侵犯;他严肃啊,有如不相识的宾客;他宽容啊,有如冰凌正在消融;他厚道啊,有如未修饰的质朴;他豁达啊,有如很开阔的山谷;他随和啊,有如能容纳污泥的浊水。
他能够让浊水停止下来,在沉静中渐渐变清;他能够让安静已久的止水又融动起来,在流动中使大地又渐渐显露生机。保持这种道行(滋养万物)的人,不会因此而就满足。正因为他不会满足,所以能够送别大地冰封的冬季而使春意盎然的新景象生成。
点注:
老子此篇十分含蓄地歌颂了“滋养万物”这一道行,像一首美妙的诗歌。同时它又寓意着“破旧立新、新旧更迭”的哲理。
此篇老子勾绘了行道之士的若干特征,塑造了后世行道之人的典型形象,现实十分相像。影响非常深远。
此篇的译文使用了推理。“孰”的字义为“谁”,然而通观全篇,可以明显看到都是在讲行道之人,所以“孰”字不译为“谁”,而译为“他”。“涣”“混”也都未按字义来译,而是按表达的意思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