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十六


原文: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译文:

  心灵达到虚极(没有任何它想),置身固守静笃(不受任何干扰)。面对万物一起生长,我借以观察生命循环往复的变化。
  众物纷纭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然而都会自生自灭各归其根(生于道、归于道)。万物归根就叫做(道学专用术语,意指道本虚无清静,万物自灭也就归其虚无清静),也就是说回复了道所赋予万物生长的使命。万物复命又叫做(道学专用术语,意指有生有死、生死交替是必然的规律),知即知道这个循环往复的必然规律就叫做(头脑清醒)。如不知道这个必然规律即不知,违背它而妄自行动就会出现凶险(受到规律惩罚)。
  知道生命循环往复这个必然规律心胸就会宽广得能容纳一切,心胸能容纳一切就能得到公众的拥护,得到公众拥护就能成为被爱戴的帝王,成为公众爱戴的帝王就能够获得天下(掌握政权),获得天下也就因领悟了道的要旨,领悟了道的要旨就能使天下长久,即使自己殁身天下也不会有危险(江山不会动摇)。

 

点注:

  老子此篇指出了致虚极、守静笃这一行道的最高要求,也是观察事物须保持的心灵境界。同时指出了道体元质的表象就是虚无清静。
  老子此篇揭示了万物自生自灭、生生不息这一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对否定之否定这一重要哲学原理的朴素表达。
  老子此篇从自然规律引伸到社会规律,谈了自然规律与人的心胸的关系、谈了人的心胸与获得政权的关系、谈了个人生命与江山长保的关系。这些,反映了老子对政治十分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