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 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上策的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 人民大众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实行德政, 人民大众得到恩惠而亲近他和赞誉他。 再其次的统治者是实行法治 , 人民大众畏惧他的刑罚。 再其次的统治者实行暴政 , 人民大众侮骂他怨恨他, 他施政多变而诚信不足 , 自然会有人民大众的不信任。最高明的统治者悠闲啊, 他看贵自己的讲话 ( 很少或不随意发号施令 ) , 结果自然功成 ( 成功治理社会 ) 事遂 ( 事情办得圆满 ) , 老百姓也舒畅地说: “我自然”( 行动自由 、顺其自然 ) 。
点注:
老子此篇集中论政 , 对当时社会治理进行了概括 , 划了类型 , 排了顺序, 实际上依据人民大众态度给予了不同评价 。
老子此篇实质上对道家 、 儒家 、法家在社会治理上的主张进行了比照 , 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主张的优点 。同时对政令多变进行了贬斥 。
此篇纯系论政, 通观前后各篇 , 似乎“论道”、 “论政 ”、“论德" , 内容有所穿插 , 故而好心的研究者提出匡正建议 , 对各篇的顺序进行调整 , 搞出个新的整理本 。这似乎有一定道理 。不过前人也一定会看到这个问题 , 为什么会整理出现行的板本 , 恐也有他们的道理 , 我们也应想到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