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新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的特征是中央集中权,其形成过程也是逐渐的,在商鞅变法时代被奠基,在秦始皇时代初步建立,后经过汉武帝时代得以充分完善,然后经过千年各个朝代的演化并不断巩固。

    另外,中国传统政治与儒家思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完美”结合,这可以说又是一大突出特征和长久不衰的表现。历朝历代都以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普遍价值和个人行为规范,其中“皇权至上”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或许是封建帝王都推崇儒学的根本原因。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在近代史上多次试图借鉴西方政治思想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失败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半途而废而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的保守势力打败以尝试民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主义的改革势力。

    到了蒋介石时代,尽管这位表面上信奉基督教的统治者大肆宣扬新文化,但其骨子里依然存留几千来一直存在的以帝王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理念和思想,因此他在政治改革方面没有任何建树。

    新中国建立,伟大领袖毛主席高举反封建大旗,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大规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也曾经试图在政治改革方面有所建树,但实践证明也是不成功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显著实效,但政治改革虽有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是步履艰难。邓小平先生很早就已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也在改革中取得一些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彻底消除了“两个凡是”的僵化教条、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并逐渐健全和完善了诸多政治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恢复和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改革仍将继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当今中国,我们不缺少资金,不缺乏外汇,更不缺乏物质,但我们缺乏思想,尤其是缺乏解放思想的土壤和环境。

    改革成功的果实让人们品尝到致富的快乐,昔日大力倡导改革和推动改革的社会精英力量变成了改革成果的社会受益者,这本来是就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既得利益也在某种程度上让精英们变得有些惰性起来,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缺乏勇气,尤其是在思想解放方面变得僵化而裹足不前,这或许变成一种社会现实。

    思想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新思想。我们可能不缺少思想,但缺乏现代极为珍贵的创新思想和反思意识。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和途径表达个人意见,或抱怨、谩骂、批判甚至是人身攻击,但这些仅仅是为了发泄而已,因为真正能主导国家的不是意随意发泄的意见,而是具有引领改革方向的、开创性的思想和意识。

    思想需要讨论,讨论才有思想解放,解放的思想就是改革的推动力量。攸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革问题,应该在社会进行公开和广泛的讨论,我们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思想,坚决拒绝全盘西化,但对我们中华传统思想也不要妄自尊大,也要有辩证思维。我们强调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因此中西思想要包容而不是对抗,关键是要在讨论中求同存异,取得共识。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先生勇敢地发动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进而彻底颠覆了“两个凡是”的僵化和教条思想,推动了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浪潮,至今还让人们记忆犹新,依然在激荡着国民的心。

    今天,在国家继续推进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中国需要大讨论,需要思想进一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