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
赵红军
我的新著《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最近由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8日登载了推介,李伟森老师更是在其博客中对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赞扬。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出版社将在近期组织宣传工作,隆重推出我的这本专著。明天就是感恩节,因此,愿意在此之际,登出我所写的感谢信,对于本书成书期间,给予我辛勤研究的诸多帮助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是刊发在书稿最后的致谢信内容。
本书的完成有赖于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博士后联系导师田国强教授是我首先要感谢的人。在当初报考田老师的时候,我与他素不相识,只是凭着我对一个经济学家的仰慕之情报考了他。后来,我渐渐发现,他不仅是一个学问精深的人,而且更是一个宽严相济的人。他对我的指导次数不多,但每次指导都让我受益良多。他告诫我,博士后的研究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即使是一篇文章,只要好,也可以算作一个博士后研究;他还告诉我,发表文章,要瞄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也能够在学界奠定自己的地位;此外,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他因为我急于求成,因为国内一家权威杂志排队发表的时间太长而撤稿时对我简短的批评。所有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文贯中教授也是我必须感谢的人,他是中国三农问题、城市化、李约瑟之谜研究方面的专家。他通读了本书稿的每一章节,参加了我的博士后答辩,甚至还愿意为我书写序言,提出了很多的修改建议,他的鼓励以及他所给予的评论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此外,他还是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业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与他的业务合作同样让人愉快。
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的赵鼎新教授也值得感谢。他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专家,是他的邀请才使得我在芝加哥大学一年的访问研究能够充实地度过。东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Ted Foss,社会学系的Parish教授,以及我旁听经济学系R. Locuas教授、Myerson教授、Fogel教授的课程,与芝加哥大学商学研究生院奚凯元教授的交流等都使我受益匪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王勇博士(现已经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与我以及美国西北大学章奇博士、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吴燕媛博士、法学院的Dr. Li等一起发起的“芝加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也使我得到很好的学习和熏陶。与美国康奈提克大学Peter Turchin教授有关中国人口动态学、中国历史演化问题的多次讨论,以及他盛情邀请我对U Conn的访问,对本研究也有所助益。
此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李韦森教授、尹伯成教授、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胡景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管毅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谭继军副院长,高等研究院陆桔利助理研究员,高等研究院办公室李阳主任、姚永美、沈燕君秘书,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办公室陈小枚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殷德生副教授,也在我研究的过程当中给予了各种形式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还有,2008年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政府治理效率提升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长三角10城市政府治理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6年国家留学基金和2007年第四十一批中国博士后基金所给予的慷慨资助也特别值得感谢,没有这些资助,就没有我在美国一年愉快和充实的学习,也就没有博士后研究的顺利完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及其沈玉良教授也非常值得感谢,没有国际经贸研究所提供的2010年学术出版金的宝贵资助,这本书的出版可能就没有那么及时。上海人民、上海格致出版社各位新、老编辑细心、专业、精到的评论对于本书的再次修改以及顺利出版社助益匪浅。
最后,我的爱人沈国仙女士,在我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时给予鼓励乃至制图、作表和文字排版上的帮助。我女儿活泼爽朗的笑声,好奇的眼神以及很多亲朋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