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取决于谁能撑到下半年


“价格战”取决于谁能撑到下半年

文/陈立华

 

3月份主流厂家的库存增加,媒体已经开始捕捉价格下滑的气息。歌舞升平一年多的汽车市场,似乎就等着谁来打第一枪。

谁会来首先发动价格战?

 

发动战争,往往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深陷内乱,急于通过外部扩张消除内部矛盾;其二,单一资源依赖过于严重,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抗衡能力往往比较弱。

如果用这两条来衡量,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是当前最可能的策源地。

首先,一汽丰田受召回事件影响,销量一度跌出前十,其摆脱窘境的心态急于言表。而北京现代主打A级车“伊拉特+悦动”,产品组合过于单调,也让它对市场调整显得很敏感。

其次,从3月份销量数据来看,北京现代排名第5,一汽丰田排名第10,成绩尚可。但对比批发量和终端销量,北京现代和一汽丰田分别单月向渠道压了1万5和2万,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经销商的明降暗折,是可以预期的。实际上,卡罗拉、伊兰特等车型已经出现了实际成交价和经销商利润“双降”的迹象。

 

不过,仅仅以第1季度的数据,就判断市场进入拐点,过于武断。3月份的总市场销量,仍然和09年的最高点9月份持平(除了09年12月份不正常的高值,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截止目前,第一季度的销量走势,和各厂家的年初规划,也没有出现大的偏离。

另外,4月底5月初北京车展也会助推车市利好延续一段时间。

应该说,汽车厂商的好日子并没有结束,区别只是在于吃燕窝还是吃红烧肉。

 

如果日韩车系有幸能撑到下半年(丰田还得搞掂浙江政府部门),那么,发动价格战的,最可能的还是德系车。

为什么?

首先,2010年新产品投放策略的差异。从新产品上市节奏来看,德系车的投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以大众为例,3月份之前一口气投放了途观、奥迪Q5、捷达三改脸、GTI等等重量级车型,剩余车型也主要集中在6月份之前。而与之相比,日系车新车型主要在下半年开始发力。德日车系各唱半年的好戏。当前日系部分车型价格下调,除了促销,还可以视作旧款车型的退市处理手段。一旦进入下半年,日系车后程发力,市场大盘再略有不景气,扛不住的仍有可能是德系车。

其次,管理体系的差异。从管理模式上来说,日韩合资企业对于库存管理、生产均衡调整的能力,仍强于“粗放型”的德系合资企业。在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下,德系企业会有巨大的资本优势,但一旦陷入市场饱和,德系企业精细化体系能力的不足,就暴露无遗。

再次,年度战略目标的差异。与德系企业冲量成瘾不同,日韩企业通常把利润放在第一位。为了实现市场份额的领先,德系从来不吝于牺牲自己的利润。

还有,要考虑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胀预期,已释放出金融机构信贷收紧的信号。假设2010年下半年PPI继续上涨,央行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信贷果真收紧,那么对于物料成本较高、经销商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德系企业来说,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所以,会不会爆发价格战,还得看“天”吃饭。这个天,就是总市场。

万一真爆发了,谁来主导,那就看谁能撑到下半年。上半年是丰田,下半年是大众。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