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提速第四次科技革命


  金融危机提速第四次科技革命

 

  2009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我们作出了一个判断,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中国政府已经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新兴战略型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关规划目前正在拟订当中,它将同“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历史文献显示,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度依靠金融投机,过度依靠超前消费,过度依赖监管缺失的虚拟操作,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

  温家宝总理曾对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2010年7月1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陕西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新材料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优势。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希望就寄托在广大科技工作者身上,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2010年1月29日李克强副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特别致辞时指出,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更应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地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

  在历史上,中国曾失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机会,经济总量的世界占比从1820年的约1/3降至1950年的约4.5%,而在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战略,获得了参与权,成为引进者、采用者、学习者、追随者和有限的创新者,并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世界工业和科技革命中,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为指引,积极努力,准备成为一个推动者、创新者,甚至领导者之一。”胡鞍钢说,“第四次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内涵将是‘绿色革命’,因此,在实质上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

  科技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第四次科技革命 即将到来,中国应做好准备,有报道指出,技术革命的周期也日渐缩短,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凸现,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是以发明和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主要由美国人领导;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象征的。第四次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内涵是什么呢?

  从人类社会三次产业、技术革命的经验来看,技术革命发生的根本条件在于技术本身能否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实质是发现能源,从而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率;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电力,实质是发现如何传输能源,一方面使得能源生产规模化,另一方面使得能源传输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使人类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增加而提高生产率。

  可持续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科技的合理利用即将孕育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

  中国深圳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国提供了一个样板,科技创新能力沿海超过内陆,希望金融资源来到中西部帮助发展西部高科技产业,巧妙布局,以应对第四次科技革命 。

  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致辞全文合作包容共创未来

  温家宝考察陕西:要永远记着 高技术是买不来的

  每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往往催生新的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