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和报纸上基本找不到南亭村的故事,尤其是有关拆迁的故事。2003年以后,拆迁拆出了火花,出了个浴火焚身的安徽钉子户,父子俩自焚,很悲壮;出了个重庆“最牛钉子户”,还是政协委员,还是全国散打冠军,最后政府和开发商妥协了;出了个深圳最牛钉子户,一户农宅变成高塔,要价过亿(按消息比价算,打破了英国人保持的世界拆迁要价纪录),结果虽没如愿,却很如意……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在我看来,要说最牛、最让人佩服的钉子户,当数广州大学城的南亭村全体村民。南亭村村民们抗拆九年,历时之长、境界之高、成果之大、影响之深,以及发人深省的程度,无人能比。而拆迁一方(即广州市政府),其拆迁政策,补偿方式等等,也颇值得称道,堪称国内征迁模范。这两个模范撞在一起,“战争”还是爆发了,而且旷日持久。
令南亭村人颇自豪的“八年抗战”。
大学城可以算是新中国的建设奇迹。一年多时间,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建成十四所大学……迅雷不及掩耳的建设速度让人惊叹。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么快建成的大学城无论规划设计水平还是建设质量都可圈可点,佩服。而且,大学城在拆迁方面和保护文物方面的一些做法,也是很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这个名叫“小谷围”的小岛,自西汉时期起便是皇家专用地,南汉的“上林苑”也在这个小岛上,因而小岛史称“南海官洲”,岛上很多人为堆出的大土堆,里面可能都是文物(譬如南汉高祖的康陵即在此地),于是,政府在规划时一律保留这些土堆,不在上面搞建设搞破坏;宋代以后,笪家人(一个特有的民族,被漏列56民族,但人口众多,霍英东即属笪家;宋美龄的初恋情人、曾任民国广州市长和南京市长的刘纪文也是笪家人,清末海盗将军张保仔也是笪家佬)及番禺的一些望族都把宗词建到了岛上,广州市政府对这些祠堂采取了异地集中复建的保护方式,大学城的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岭南印象园”就是这些祠堂集中复建的产物。按理说,政府在拆迁方面如此用心不简单,补偿也很到位,为什么南亭村民还要集体抗拆呢?而且一抗就抗了九年!为钱?为房?还是为别的?
拆迁安置处理得好,居然也能成就一道独特的都市风景。
广州大学城将诸多宗祠迁建到一起,成就了风景名胜区“岭南印象园”。
这是大学城的拆迁安置房,看上去很令人羡慕。
我长期住在大学城对面江中心的小岛尖上(现称“星河湾半岛”,见下下下面某图),因过去小谷围不通桥,我们也没机会上岛看看,只是觉得那个岛挺美的,树多房少,伊甸园似的。10年前的一天,政府对我住的小区进行了二级保卫,红地毯从走火梯铺到了我家楼顶,第二天听说新来的省委书记张德江和市长林树森在楼顶指点江山,当场拍板在小谷围建大学城,而且要求一年内建成!小区居民有银行工作的、有做房地产的、有搞艺术的,大家一合计都觉得,一年建成不可能吧。(但事实上,他们做到了。奇迹)。
亚运会期间,南亭村出现的抗拆小字报。
从那天起,小谷围热闹起来了。大学城江对面有个新基村,村里在小谷围有些飞地用来种菜的,大学城一征地,新基村发了笔大财,可把村民们高兴坏了,整天讨论着如何用补偿来的钱搞可持续发展。村里江边有个餐厅名叫“禺人港”(后来叫“菁沨阁”),村长就是老板之一,所以餐厅墙上都挂了小谷围岛的大学城规划图,看来村民们对建大学城还是很欢迎很骄傲的。可有一天,我在小岛上的家中休息,听得大学城那边一片警笛声,还有警用直升机在空中盘旋,还有高音喇叭在吼着什么。“反恐演习?”当时心想。但那时还没发生911,所以觉得即便是反恐演习也很稀罕的。当天晚上在愚人港吃晚饭,新基村村民讲,对面小谷围岛上有个村,叫南亭村,南亭村民集体抵制大学城拆迁,动静闹得很大,政府出动了800名特警,还动用了装甲车和直升机,差点打起来。老百姓说激动了,难免夸张,是否有800名特警那么多是有疑问的,但出动直升机和装甲车却是我们亲眼看到的。看来事情很严重。此后,经常听说小谷围南亭村如何如何抗拆,那说的,跟一二九运动似的,是真是假不说,肯定是动静不小。
曾经美丽迷人的古村落
如今悲壮而破败的拆迁现场,也是抗拆主战场。
一年多以后,大学城已经部分投入使用了,上岛的便桥也可以走小车了,我便带着儿子上大学城去溜溜。大学城确实建得又科学又环保又气派。一不小心便溜到南亭村边了,却见村里村外一片悲壮景象:到处是红色的白色的标语呀,传单呀,横幅呀,看得出来,这里拆与抗拆的拉锯战时常发生。靠江边那一边,原来是几家祠堂和配套建筑,以及几十间村民的祖屋。但已经被拆得七零入落,象刚被原子弹炸过一样,只剩下一个关氏祠堂还保留了一部分,其他的都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这大概是他们抗拆的成果之一吧。但是我发现,南亭村的人做钉子户,与我先前遇到过的所有钉子户都很不一样。主要有三个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一般钉子户,都会提出利益诉求,不是嫌给的钱少了,就是嫌补偿的面积不合理了。而南亭村民的所有标语·横幅·传单里,找不到这些利益诉求。他们抗拆,不是为钱,就是因为政府强拆没商量,所以要抗,就是要求不拆。
第二个不一样:一般钉子户,守住的是房子,是私人房舍。而南宁村的村民们,守住的是祠堂(私人祖屋都被拆了),是村民的公共房产。而且,这些祠堂都曾经被政府鉴定为文物,从文物角度看,祠堂已经是国家财产。也就是说,在强拆面前,钉子户们优先保护的是公共财产,誓死捍卫的是集体的尊严。这很不容易。
第三个不一样:一般钉子户,在搞拆的同时,是准备被拆的,因而不会在被拆的房子里或周围继续搞美化,也不会在房子里继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抗争再抗争。而南亭村民却在废墟上努力地重建自己的社区文化,没有室内桌球了,就打露天桌球;没有室内舞厅了,把音响挂到树下,一样翩翩起舞;在南亭村口,他们修起了很艺术化的牌楼;笪家渔户们,依然维护着这里的码头,想让他们的海上生计世世代代做下去;南亭渡口,依然是秩序井然,村民和市民们把这里的渡船不仅当交通工具,也当旅游设施经营着……
新基村人将大学城规划图挂在他们的“禺人港”餐厅里,可见大学城的建设在他们心里是个骄傲
这使我想起了电影《苦菜花》里有句台词:“苦菜很苦,但苦菜的花是甜的”。抗拆迁,不管抗得有理没理,都不能放弃对自己的管理,不能放弃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都不能放弃尊严。当时我就觉得,南亭村的钉子户们身上有一股精神,这种精神是很值得维护和发扬的。
南亭人的抗拆行动常常表现得很幽默,很有文化。这是不是与广州大学城的气场有关呢?
在此后的很多年,每到节假日,我都会带着儿子去南亭村看一看。可不,一晃八九年了,我儿子也从那个时候的小BB长到现在快小学毕业了。南亭村依然。抗拆依然,娱乐依然,生活依然。所不同的是,横幅和标语没以前那么多了,村民表达意见的方式也比过去更幽默更艺术化了,搞拆现场成了个自发形成的免费旅游区,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或存照留念,或坐船赏景,或打个球听个音乐,或垂钓休闲……马路对面完全没被拆的南亭村街道里,也成了大学生们业余生活的天堂,购物的,打网游的,吃美食的,唱OK的,买书的,谈恋爱的……我突然觉得,如果大学城少了这么个南亭村,该是多么的无趣啊。说点专业一点的话,南亭村民表达的一个意见其实是很值得政府深思的:南亭渡口自古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拆呢?这几个祠堂本来就是文物,你要把它们复建到其他地方也许是个好想法,但是这些祠堂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可以,这里本来就不该规划纯绿化带,留着这些景点,不使大学城更有观赏价值,更有文化么?
大学生志愿者在抗拆现场搞公益活动。
八年抗拆,九年抗拆……抗着抗着,不知是村民们真的抗赢了,还是政府被抗疲了,总之在现场,我看到了一些也许可以被理解们抗拆胜利的现象。第一个现象,是那块《文物牌》,牌子上标注的日期是2005年,也就是说,在南亭村民们当了四年的钉子户之后,文物主管部门还照样给他们的祠当颁发了文物牌照。是强拆的时候把牌照抢走了,后来补的,还是先前没发,后来发的牌照?因听不太懂笪家古方言,我也没问明白。第二个现象,是关氏祠堂正在修缮。是不是肯定不拆了?要不,迟早要拆的话,谁舍得花这么大价钱搞文物修缮呢?第三个现象,是已经被拆的个别祠堂,居然在原址是重建了,虽然新建的祠堂远远赶不上旧有的规制,但从精致的做工上看,从“建新如旧”的手法上看,不象是临时建筑。第四个现象,南亭村口,居然修了一个很有设计味的现代款牌楼,这么说,村民们铁了心不搬了?
三元里抗英没能成就一个旅游景点。
南亭村抗拆却造就了一个旅游热点和休闲热点。
到南亭村旅游休闲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南亭很有名的“休闲猫”和“休闲狗”。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拆迁大场面的南亭村小动物,格外的淡定和谐。
很有意思的是,南亭这么一抗拆,居然象做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推广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凭吊南亭钉子户们的“钉子精神”,南亭俨然成了一大旅游热点。南亭村的商业价值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村里面形形色色的商业业态都有,前来吃喝玩乐的,不仅有大学生,也有慕名而来的市民及游客。
南亭的钉子户们是成功的。他们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抗拆抗得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是因为人家在为尊严的抗,为道理而抗,而不是纯粹为私利而抗。搞拆迁,你的所谓规划不是你唯一的拆迁理由,凡事要听听被拆者的心声,他们会告诉你,有些钉子户是讲道理的,是要尊严的,你不把道理弄明白了,你不想给别人尊严,你就可能会碰上南亭村民这样的钉子户,你怎么强拆都拆不下来。
南亭村口的导示牌。左下角的岛尖上是我家所在的位置。
媒体报道的抗拆场面。画面中没有出现村民所说的800防暴警察。
抗拆标语
抗拆标语
抗拆标语
正在现场“值勤”的钉子户
6年前,我来到抗拆现场参观
被拆损的关氏宗祠(绳武堂)
极有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的石雕
蠔壳墙,具有重要的建筑考古价值,拆了可惜了。
被拆掉的老房子和游客的座驾
曾经被拆掉的祠堂,现在又在原址重新建起来了。建筑规制已大不如重前。
部分幸存的关氏宗祠也开始修缮
绳武堂精美的花瓴
待修缮的梁间木雕,看了让人兴奋。
修缮中的绳武堂
古朴而精美的绳武堂
宗祠里,村民在打乒乓球。球台是正宗的双鱼牌。
奇怪!关氏宗祠2002年被强拆,可2005年12月广州市文化局还给它发了一个“迟到的文物牌”。
2009年村民们的“新年献祠”,注意,他们用的是“祠”字。
2007年春节,幸存的“黄氏宗祠”门口,贴着战火硝烟弥漫的春联。
申明:此地虽属黄氏宗祠,但与我本人无任何关联。
八九年过去了,被拆的古建筑残迹已经被绿草掩盖。
南亭渡口处,就是南亭古村被拆处。路北为南亭新村区。未被拆成。
此处已经成了一休闲旅游点
来这里休闲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有奔着抗拆故事而来的,也有为这里纯美的自然风光而来的。
南亭渡口风景绝佳。我们一家常在这里发呆。
顺便帮渡口做个广告
渡口边休闲树林中,古老的虾笼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依然是渔歌唱晚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南亭村幸存的部分,已经成了大学城的商业热点。如果讲利益,南亭的抗拆也有划算的一面。
广州美术学院一学生在南亭村里的写生画,可惜,古村落若是没拆,他会画另一番景象。
南亭村一旅馆的广告画面
南亭村的商业广告
在岭南印象园,宗祠林立
这里有几个霍氏宗祠。霍英东属于哪一家,就不得而知了。
此庙很有名,但就是很袖珍。
岭南印象园真的很不错。但是,被拆的村民们是不是很同意我的感受呢?
拆迁是个大学问。偶思索中……
近期要文:
写在清明节:地下的“地产调控”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