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磊

GLOBAL FINTECH LAB专家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员。曾任宝新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执行董事,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基金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智囊团首席顾问师,北京市发改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讲师团成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服务于ibm、msi等跨国公司,创建深圳精策企管顾问公司,9年制造业经营管理经验,8年管理咨询和智库研究,10多年银行与投行从业经历,多次参与跨国企业的并购与制造转移、跨境投融资项目。

  主持翻译校对《china venture capital yearbook 2003》(海外发行)。在《经济学家茶座》、《经济学消息报》、《改革》、《河南社会科学》、《读书》、《证券时报》、《中国经营报》、《fareastern chinese business review》(新加坡)、《开放导报》、《中国中小企业》、《经理人》、《新财经》、《新财富》、《中国计算机报》、《wto经济导刊》、《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50人论坛等发表70多篇文章,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曾在境内外出版《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聚变-中国资本市场备忘录》、《港股a股化》、《与羊群博弈》等专著,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中国风险投资》杂志(香港)匿名审稿人,《公司金融》特约顾问。董事会杂志专栏作者,第一财经日报专栏作者。其财经观点见国内和香港权威财经电视广播和报纸期刊等媒体。

客户有瑞士工业集团(sig)、强生制药(jjsp)、大金(daikin)、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分社、北京金隅集团、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深业集团、深圳农科集团、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中国通讯服务集团、上海置业集团、深圳市国资委以及众多中小民营企业。

互联网平台的伦理思考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境况,人类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缺失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难以控制负面信息传播,在造谣、侵犯版权和隐私权、信息篡改、人肉搜索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暴力和失控的情况,利用网络功能引诱他人或进行黑客攻击,对现代人虚无心理和情感的产生造成直接影响。国外学者早已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运用会出现伦理道德上的空白,导致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互联网的伦理问题不是由单一因素形成的,而是多主体、多层次、多手段相互交织带来的。互联网是一个实时、动态、开放的...

Read more

新兴技术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的下一代就将是历史上的最后一代人。”当代美国哲学家E·拉兹洛说“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是命运的选择:是进化和灭亡之间的选择。” 目前科技创新的一些前沿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商业化轨道。在科技成果市场化时,可能面临科技伦理的挑战或伦理调控难以企及的真空地带。

前沿科技的研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石棉的应用就是一个例证。由于石棉可以广泛应用于防火、保温等领域,在没有彻底研究清楚石棉的...

Read more

生命科技伦理与人类自主发展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生命科技与道德伦理的冲突是涉及技术与人类自主性的伦理困境的典型现象。从克隆技术的身份争议,代孕的人伦思辨,围绕技术创新与社会道德伦理的争论从未停息。[1]

生命科技以其美好前景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基因编辑技术加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规避疾病、拥有健康、益寿延年的曙光。但是,另一种威胁也正在逼近人类。在《逃出克隆岛》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克隆人被“圈养”起来,成为富豪们为了移植器官所做的备份。这些有思想、有情感的克隆人究竟是人,还是什么可供任意宰割的动...

Read more

新兴技术提出的伦理挑战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美国圣母大学约翰·莱利科学、技术和价值研究中心曾在《2014年科学技术领域中将出现的伦理困境和政策问题》报告中提出,公众对未来随着新技术发展可能出现的以下问题:犯罪预测警务是否需要惩处潜在罪犯?机械化有机体是否将动物当成玩具?数据芯片植入还会有个人隐私吗?伴侣机器人会不会改变人类互动的价值观?虚拟货币是否会助长违法行为?神经增强方法会使人类在何处越过界限?气候工程如何加强环境正义?机器人执法何时需要人类的判断干预……

新涌现的技术...

Read more

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科技发展”并不总是等于“人类进步”和“人类幸福”。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技术应用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技术开发和应用者的价值观决定了技术发展的界限。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如今显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们不应该沦为技术的囚徒,要始终恪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为技术伦理确立作为理性和评判的普遍有效的参考基准。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研究的所有...

Read more

技术与技术伦理


  (为深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技术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引导案例(Case Show)干细胞造人[1]

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体干细胞造出人造精子,这将为治疗男性不育症带来希望。医学专家估计这项最新科学成就可能最早在5年内就会被用于体外受精诊所,届时可以使成千上万的不育男性拥有自己的“基因”儿女。而这仅需要患者的一小点皮肤组织即可。但是这项最新成果也充满了医学和伦理学争议。医生理论上将可以利用这项成果完全依靠人造手段制造出婴儿。

据《干细胞研究及进展》(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学术传记


 《实验经济学的前世今生》(A Life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Volumes I and II

的赞誉

(原文页码xiii-xvii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巨人。2008年回忆录《发现》记录了他从出生到2005年的经历,而《实验经济学的前世今生·上卷》(发现之旅:前40年)和下卷(发现之旅:后50年)对那篇回忆录的内容做了大幅扩充。正如很多看过那本回忆录的人一样,我也将其作为必读书目,一直向同事和学生推荐,也建议各行各业的人阅读。新作...

Read more

投资与社会环境


 (为粤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投资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投资活动不仅仅是商业行为,其本身带有道德属性,按照一般伦理标准,烟酒,动物实验,石油,涉及黄赌毒或神经成瘾以及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投资,有可能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投资者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道德水准和取向,而且由于公众效应,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伦理标准,而基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有选择地投资,排除可能产生社会问题的可持续投资,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潮流,值得国内投资者学习和借鉴。我们简单列举几个英...

Read more

投资与自然环境保护


 (为粤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投资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良好、适宜的环境,这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其福祉与此密切相关。人类的各种活动与自然、社会环境存在紧密互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自身也应受到相应的约束。人类只有与环境达成平衡和谐关系,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这一节通过案例分析和推演,从伦理角度讨论投资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投资与自然环境保护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环境就是民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破坏环境,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

Read more

投资的利益冲突


 (为粤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投资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利益冲突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对此有很多列举式的解释,我们可以将利益冲突简单理解为某个个体因为种种关系,无法站在客观立场上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有专家提出:当个人或机构有伦理上或者法律上的义务代表另一方利益行事,但是该个人或机构的利益妨碍了其代表另一方利益行事的能力时,利益冲突就发生了。[1]

投资活动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利益主体的视角出发,将相关的利益冲突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体间的冲突,主要包括雇员、经理、客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