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已成必然股市将再看财政的脸色
7月17日,人大财经委听取了部分部位的经济报告,会后,财经委指出,中国经济存在“三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物价上涨过快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财经委的结论是,中国经济过热趋势明显。
财经委直接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判断非常少见。这表明,中国经济形势确实比较严峻。因此中国主管部门继续出台宏观调控措施将成为必然。而时间可能就将锁定在本月、甚至本周。
一个重要的迹象:国家统计将其公布6月份重要经济数据的时间,推迟到周五(20日)。这或许表明重大政策将在...
作者文章归档:钮键军
与媒体报道的略有差别的是,这次央行采取的是对所有银行机构统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对此,目前的主流评论是,利空已经出尽,周四股市将迎来回调。其实从周三下午开始,已经有股票家开始看好后市。
但利空真的出尽了吗?仅从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看就不难发现,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回忆上次(10月11日)调整准备金率的情形,我们就不难发现,央行的态度显然已经开始强硬。上次是秘而不宣的对6家银行进行了调控;并且至今没有官方报道予以证实或者证伪;而这次是公开宣布,对象是所有银行类机构。方式上的差别,表明了央行对于通胀的容忍度已经降到对最低点,换句...
今天央行宣布从16日起上调银行类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上篇博客中所讲,此举其实意味着,央行从实际行动向外界表明,实施2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证实终结。
但从央行这次的行动中,也可以体会到,央行现在还倾向于逐步的退出方式。因为在市场普遍预期CPI将会超过4%,这远远高于此前4%以内的月度增幅,更超过了政府制定的3%的目标;但央行却仅仅上调了0.5个百分点。这不得不引起外界的思考。
笔者对此的解读是,央行如此做法,显然是不想让外界造成过多的恐慌,这不仅关系到央行的面子,毕竟央行刚说完要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主要的是,央行不想让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央行还留有了...
9月末开始的这波行情,终于有了调整的趋势。9日股市的宽幅震荡就是一个明证。
对于9日的震荡下挫,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时间窗口,按照江恩理论,11月12日是变盘的时间窗口;第二种说法是,市场传闻央行将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笔者认为,其实从上周五开始,大盘的疲态已经显露,因为成交量并没有有效放大。从宏观层面上说,A股真的不差钱,M2的巨额存量、热钱的进入,都是股市最好的弹药库。那么为什么量能不支持新高的走势呢。原因或许很简单,就是因为对政策预期出现了分歧,导致观望情绪激增。
马上就要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是市场最为关心的东西。很多机构预测,这次CPI将会突破4%,而今天发改委主任张平...
现在学界对于目前股市的走势已经趋于一致:出于对热钱的憧憬,A股的牛市行情已经确立,并且极有可能重演2007年的一幕。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会有调整。
而周小川日前在财新传媒年会上的讲话更对这种解读提供了支持。周指出,热钱是防不胜防的,他同时提出了一个蓄水池概念,也就是对热钱进行总量控制,将热钱锁死在一个资产池呢,使之与实体经济产生防火墙,这样在热钱撤离时就不止对实体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周的这种表示可以看作是中国决策者对于美联储QE2的一种无奈反应。美联储上周的会议,共推出了近9000亿的定量宽松计划,其中6000亿是新增的购买国债额度。这无疑抵消掉了中国此前加息的效力。
周的讲话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今天上午的A股市场让很投资者捏了一把汗,但下午则出现了普涨的局面。但交易量的萎缩让很多人对后市的前景依然摸不着头脑。
从今天的消息面来说,美联储的会议纪要发布为A股扫清了外部不确定性。细看这份纪要,这份纪要比外界此前的预期要偏大,不仅美联储承诺要购买6000亿的国债,同时美联储还将现有的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回笼资金再投资,也就是到明年年中时,美联储要向市场投入8500亿到9000亿美元的货币。但从目前股票市场来看,海外市场普遍将此视为是一个利好消息。伯南克也说,不会引起美国国内通胀的隐患。
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则未必如此,因为从美国企业(含银行)的现金流来看,...
随着PMI数据的公布,对于央行年内是否会再次加息的猜测再次甚嚣尘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更是指出,现在应该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时候了。而今天下午大盘在冲关途中的突然崩盘也有担心央行再加息的意味。
但看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笔者发现,央行对于是否再次加息处于犹豫状态。央行多次强调的是逐步引导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而对于是否将很快再次加息,央行则讳莫如深。
其实从央行其他的措辞中,不难发现,央行对于加息有些不太情愿。因为央行着重指出了两点:首先,国内的消费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众所周知,加息肯定会抑制消费,特别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
今天看到发改委的一位专家的言论,让我感到有点意思。这位专家说,通胀涨几个点没关系。强国的标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和钱价高。也就是通胀高,收入高和人民币升值,他更指出,现在的通胀是政策的产物。
觉得有意思的是不是他言论的内容,而是他的身份。作为官方的一名智囊,做这番表态,颇耐人寻味。联系到此前吴晓灵和厉以宁已经王建等中国经济学家们要求放松通胀容忍度的说法,不难发现,希望通过政策来抑制通胀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前几天,笔者在坐电梯的时候,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看着一个七旬老太拎着的大兜白菜,发出了一声感慨:“咋又回到计划经济了呢?”确实不错,此前北...
从加息以来,一直有朋友问我对后市的态度。我真的无法回答,我只能强调,多看少动。原因很简单,现在是新牛市的前期,清仓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在目前政策环境和市况的情况下,加仓有风险很大。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至少到今天还没有错。大盘一直维持着震荡的格局。
对于这种震荡市,有很多牛人进行了分析:比如加息的影响,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反弹以及技术层面的分析。
但笔者认为,有一个事实是被大家都忽视的,那就是中国对热钱的弹压。其实中国央行此前一直没有对利率进行调整的一只重要原因就是热钱的口子还没有堵上。一旦加息,套利资本一定会选择中国作为其套利地。我这里不说热钱,因为已经有社科院的老师讲过,加...